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迄今为止,西方民主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总体上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即古希腊时期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并且以小规模社会全体自由民直接参 与城邦治理为特征的古典民主,17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以代议制和有限选举权为特征的近代民主,以及20世纪中叶以来延续了代议制特点且兼备全民普选特征的当代民主。

材料二 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内容。l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民主政治”,从中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中任选一个阶段或一种民主形式进行叙述。(要求,明确写出叙述对象,并介绍其背景、内容、影响。语言简练,史实准确。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说知识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020-12-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1915年9月—1916年2月期间«青年杂志»主要撰稿人情况,这表明初期的新文化运动
姓名陈独秀高一涵刘叔雅高语罕潘赞化谢无量易白沙
籍贯及主要社会背景安徽怀宁人安徽六安人,与陈独秀在东京交往密切安徽合肥人,与陈独秀在东京交往密安徽寿阳人,与陈独秀关系密交往密安徽桐城人,一直与陈独秀并肩革命四川人,长期居安徽芜湖,与安徽知识分子熟稔湖南人,长期旅皖,与皖政界和文化界关系密切

A.未能突破传统社会束缚B.深受皖地传统文化的影响
C.借助传统纽带聚合力量D.传播影响所及的地域有限
2020-12-1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改革开放后急需新型人才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基本完成D.《义务教育法》的提出
2020-1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废除19世纪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成为日本国明治政府上台后的头等大事。在与西方交涉中,西方要求日本以西方的法律制度为楷模,制定各种法典,日本民法典随即诞生。作为亚洲第一部民法典,一方面,在制定之初就贯彻了资本主义民法传统的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等近代原则。另一方面,由于家族制度在日本的根深蒂固,所以颁布之初日本民法典的身份法部分就只得向现实社会做出了某种程度的妥协,该法典亲属编基本上沿用了德川幕府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家”的制度。担保物权的规定则是将法国担保制度与当时日本社会通用担保形态相结合。日本民法典为整个民法乃至整个私法规定了一些根本性的总的原则,以应对没有具体规范的尴尬,又通过判例法和特别法对法典漏洞进行必要的补充,使法典具有生命力。

——摘编自焦富民《论日本民法典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初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一方面要借修律之机废除领事裁判权,另一方面也需要变革法制,以求“皇位永固”。由此,清末修律掀起了中国近代立法的第一次高潮。民国成立后,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二次立法高潮。19281930年,国民政府完成了民法制定。该民法既继承了《德国民法典》所确立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法制度和原则,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如民法限制了主婚权人的亲权,而将婚姻大事的决定权交由当事人自己来行使;关于继承权采取了男女机会均等主义,遗嘱自由原则的同时,又规定法定比例,要求被继承人应以其财产的一半,留给其直系卑亲属及配偶,被继承人所遗留于其直系卑亲属及配偶的财产,只要每一个人平均达到万元,就可自由处分其所剩余的财产,而不受此二分之一的限制,目的在引导拥有巨额资产的被继承人,将其财产的大部分都用于社会。可以说,民国民法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一部过渡性法典。

——摘编自李显东《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民法典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民法典体现的民法精神,并概括中日近代民法产生的相似背景。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
2020-11-1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世纪的任何一个时期,英国完全不需要顾及真实选民自身意见而选出来的议员数目从来没有超过全部议员的三分之一。在所有的地方事务中,成功的庇护人总是倾向于使用合作而非震慑的手段,因此他们用高超的交际能力和无限的关怀来对选民施加影响。忽略选民感情是选举自取灭亡的最快途径,就算地产精英内部经常达成妥协,仍鲜有庇护人或候选人敢不把选民放在眼里。比如,切斯特市受到庇护人格罗夫纳家族的有力控制,然而1732年格罗夫纳爵士因为反对旨在复兴市镇贸易而拓宽迪河的提案,差点丧失了他家族的选举利益。在1733年的消费税危机中,有54个选区向他们的下院议员发出指示反对增加消费税,几个下院议员因为支持这项不得人心的措施而在次年的选举中丢掉了席位。   

——摘编自H.T.韦金森《十八世纪英国的大众政治》等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议席的分配应与选区内选民的人数相匹配。1790年,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4.9%。与此相应,乡村利益集团在美国政坛中占据着绝对优势,不仅控制着各州议会中的绝大多数议席,而且也操纵着联邦国会议员的选举。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到1920年,城市人口达到51.2%。“城里人”便提出重新分配议席,以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利,进而维护自己各方面的利益。但这一正当要求却遇到乡村利益集团的百般阻挠。20世纪50年代末,占全州人数总数60%以上的城市选民,只能选举99个州众议院议席中的36席和33个州参议院议席中的13席,从而造成了富有美国特色的“政治城乡差别”。1959年,田纳西州的贝克起诉州务卿卡尔,要求法院强迫州政府重新分配议席,官司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1962年,最高法院裁定,田纳西州必须根据联邦政府最新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公正平等地分配州议会议席,切实保证每一位公民在事实上都能享受与其他人一样的平等投票权。

——据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选举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贝克诉求案”的背景,并对美国民主宪政的发展进行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在西方文明的启示和中西国力对比的强烈刺激之下,1909 年和 1910 年清政府分别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和《京师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开始实行地方自治,实行自治的地方机构设议事会、董事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议事会有权制定本区域的自 治规约、议决事件。清末地方自治的筹办和实行无疑是利国利民之举,既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改革地方制度的尝试,是清末政制改革潮流中的一支。同时,地方自治的开办对改变基层农村的落后状态、促进文明、开启民智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当时实行地方自治的社会基础尚属薄弱,各省筹办的地方自治很多有名无实,反而形成了一些流弊。

——据陈云生《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编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实行地方自治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020-09-25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材料二     长期以来,人们对戊戌变法更为熟悉和注意,某种意义上,这主要还是因为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的悲壮故事,更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和道德审美上的需求……戊戌变法相比,长达十年以上的清末新政,无论就这一改革所导致的社会动员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还是就新政各项政策措施在社会和地方各层面产生的消极的和积极的后果而言,它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新政运动在教育、军事、财政、法制、路矿、实业、地方自治和立宪政治各方面的广泛展开,引起了从革命派、激进立宪派、温和派到保守派和儒家的原教旨派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策思想冲突。从当朝权贵到地方督抚,从留学生到破落的塾师,从农民、士绅、商人到洋场买办,纷纷在海内外各种报刊上发表不同的言论,彼此针锋相对。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也都积极调动各自拥有的社会资源来影响决策。

                                               ——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1950年至1952年间,新中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3年至1956年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

                                                          ——摘编自甄爱军《近代中国历次士改》


(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为例,简要说明理由。
要求:①先就张之洞对三次变法(或改革)得失的论述作出评价。②就王安石变法,从背景、措施、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并简评清末“新政”。
(3)依据材料三指出历次改革的共同点,并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的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1992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推断邓小平讲话的国际,国内背景。用史实说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020-08-1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组唐代《挥扇仕女图》邮票。票面上的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活动场景,浓丽的着色,头发的勾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
A.构图复杂,比例失衡B.以形写神,诗画合一
C.情景再现,形象生动D.对比强烈,气势雄壮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