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36 道试题
1 . 在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之道,中西方文化也不断地冲突碰撞与交流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向外扩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互联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背景。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所提出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三个阶段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及其实践活动有哪些?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潮流的演变呈现出了怎样的趋势?
2020-11-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末,梁启超持“儒学本位”主义立场,认为治天下当以儒学为主、科学为辅;20世纪初,他则坚持“科学万能”主义,以科学评判儒学;20世纪20年代,他又认为儒学以人生问题为旨趣而科学以客观知识为归宿,二者不可相互取代。梁启超思想观念的变化说明
A.在东西方文化冲突背景下的理性认知B.先进知识分子致力于中西文化融合
C.“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影响深远D.民主和科学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
2020-06-21更新 | 698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 汉代教育领域的改革

汉初汉延秦制,于诸子百家各立博士,其数多至数十人。朝廷所崇信的学术,黄老之外,便是申韩,对于儒家思想并不重视
汉文帝时采纳贾谊的主张,以礼乐教化转移风俗,儒家思想才渐渐抬头
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增置五经博士,形成儒家独尊的局面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50人,以受经术,期限为1年。弟子员主要选自民间18岁以上的子弟。毕业后,能通一经以上的可补“文学掌故”,等第高的可充任郎官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到汉代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发展教育的政治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战事迅速蔓延全欧。8月6日袁世凯下令宣布中国保持中立,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日本驻华公使与北京当局交涉,要求将黄河以南之山东省划出中立区外。9月日军登陆后,中国中立地位遭到破坏,外交部多次向日本抗议,无效。11月7日,日军占领青岛,战事结束,战区之外的胶东及胶济铁路沿线亦由日军实际控制。外交部照会英日公使声明取消山东战区,遭到日本拒绝,随即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青岛战事期间,北京当局即意识到必须参与战后和会争取发言机会,将山东问题诉诸国际共论,才有可能争取到比较公允的解决方案,于是开启了对和会的筹备工作。

——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德宣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岛战事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美苏核均势下苏联咄咄逼人的对外扩张形势,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决定重整军备,发展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强调利用高科技竞赛向苏联施加竞争成本和压力,彻底消除苏联的核威胁,改善恶化的美苏战略平衡状况,实现更加安全和稳定的威慑。从长远来看,这一计划标志着美国核战略思想由“相互确保摧毁”转向“相互确保安全”的重大转变。在里根总统第一个任期结束时,美国初步建立了积极的防御体系,扭转了战略上的被动局面。该计划发展太空防御系统的要求,推动了美国诸多高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而巨大的竞争成本消耗使苏联在冷战后期陷入严重困境,间接引发了世界政治社会剧变。

——摘编自刘磊《“战略防御计划”的提出与里根政府朝野的反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战略防御计划”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里根“战略防御计划”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材料2: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3:“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些思想家?请写出材料1材料2的观点。
(2)结合所学回答,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
(3)近代学者根据材料3归纳出的用于自勉的警句是什么?
2020-11-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巡省、宦游、游学等功利型旅游成为主流,以最高统治者为首的王公贵族、富商大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明朝中期,兴起“旅游热”。浙江的“绍兴、金华二郡,人多壮游在外”。妇女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旅游队伍。审美娱乐型旅游成为主流并趋于大众化。旅店、饭馆大量出现,“驴马槽房、戏子寓所、密户曲房”无不从中受益。文人们纷纷走出书斋,走进大自然,涌现出徐霞客等旅行家,创作出富有“导游手册”之称的《徐霞客游记》等作品。

——摘编自任唤麟、何小芊《旅游概念界定与中国古代旅游发展论略》等

材料二   1 9世纪20至30年代英国城镇人口以每十年约30%的速度增长。1844年,英国储蓄银行存款总数将近2700万镑。……人们强烈希望摆脱工业城镇恶劣、污秽、肮脏的环境,逃离滚滚的煤烟,向往乡村、田园、海滨和沙滩。许多优良的天然港湾、沙滩及文化遗产等都对人们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摘编自傅广生《现代旅游业在英国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到明代旅游活动的变化,并说明明代“旅游热”兴起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现代旅游业在英国诞生的背景。
2020-05-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1935年,共产国际要求各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在争取青年方面有一个根本的转变。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使团变为广大群众的非党的青年组织形式,去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具体办法是:取消国统区团组织,建立公开半公开的各种各样的青年组织;大批吸收团员入党;采用青年的、民主的、公开的活动方式开展青年工作。按照指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县级以上团组织积极筹建青年救国联合会。半年后,各级青救会组织建立。1937年以后,青年部和西北青救会担负起领导全国青年运动的责任。为了培养团的青年干部,1948年9月中央团校成立,课程涉及社会发展史、唯物史观、列宁主义基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等。次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明确规定了青年团的性质、任务、建团方针和步骤。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除刊发原有的政治性、指导性文章外,还力求知识化,受到青年们的广泛欢迎。

——摘编自李静《共青团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5年至1949年青年团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当时组织青年工作的意义和启示。
9 . 教育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成就为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养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

材料二   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

——以上材料摘编自周路宽《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太学教育改革涉及的主要方面并分析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