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固位于吉安县城东南120余华里五县交界的边境(如图6),四周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赖经邦等秘密恢复了党组织,并发动了东固暴动,先后建立了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和第四团。这样,以东固、桥头为中心的方圆约200里的范围不仅成为群众斗争异常活跃的游击区,而且创造了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相结合的成功经验。1929年2月,朱德、毛泽东、陈毅率领的红四军来到东固根据地,这里的经营方式得到毛泽东等人的高度赞扬,陈毅称之为“东井冈”。

——摘编自刘统《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东固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示意图

1929年2月—1929年10月


(1)依据图文材料,概括东固能够成为“东井冈”的原因。

材料二   这番我们到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指井冈山)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因为这种形式取得群众不致失掉群众,武装群众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战术是飘忽不定的游击,游击的区域是很宽的。

——毛泽东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信(1929年4月13日)

材料三   他们(东固根据地)是指导员支配军官的,前五册上军官的名字列在指导员的后面,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这也可以说是帮助四军党的领导加强的原因。

——毛泽东给红四军一位领导人的信(1929年6月14日)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分析其创建的历史意义。
2021-04-27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人文主义

材料一   1415世纪的意大利比较分散,一些城邦商业发达得比较早,比如说像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等,商业欣欣向荣,每个城邦都有它自己独自管理的方式,思想比较自由……所以人文主义(Humanism)这个东西应该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当然可以在希腊文化中找到根子。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历史学家观察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现代西方、现代欧洲,经济最发达、工商业最活跃的这些地区,恰恰都是新教徒占上风的地区。如果你绘两幅地图,一幅图标示出1617世纪,工商业最兴旺发达,资本主义发生、发展最快的这些区域;然后再绘一幅地图,标出新教徒在人口当中占了比较高的比例的地方,这两幅图基本上会是重叠的。

——彭刚《西方思想史导论》

材料三   17世纪是一个“科学思维”时代,到18世纪有了“产业革命”。那个时代人的自我感觉最好,在科学上,牛顿定律探索宇宙运行规律,人以为能够掌握宇宙;在社会上,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突飞猛进,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充满了信心;在观念上,法国大革命产生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思想,逐渐被世人推崇。

——摘编自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1)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涵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2)试从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对其演变过程进行解析。
2021-01-28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在商务印书馆任出版部主任的陆费逵与戴克敦、陈寅等,约请编辑人员秘密编写新教科书。1912年1月1日中华书局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书局开业后,即可提出“教科书革命”和“完全华商自办”的口号,首先出版新编的《中华教科书》,以其国旗图案抢占了大部分教科书市场。在《中华初等小学国语教科书》中,编者写道:“我国旗。分五色。红黄蓝白黑。我等爱中华。”1921年,陆费逵在《我国书业之大概》一文中对中西方民众读书习惯的差别分析如下:“(中国)国民智识太浅,舍此等(如《三国演义》)小说书外,他书不能阅耳。此刻欲补救此弊,有二途:一,普及教育,增加人民智识。二,发行代替小说的科学或文学书,以便人民购阅。”依据这样的理念,书局拟定了出版教育丛书的计划,到1945年,已出版60多种教育丛书,涵盖成人教育的各个方面。

1954年5月,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渴求文化、渴求真理的时代,中华书局策划了许多大型项目,如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等,继续为文化学术界提供基本典籍。从2006到2010年,中华书局完成全套50种“中华经典藏书”的出版,如《论语》《诗经》《史记》等。2012年,中华书局迎来百年华诞。

——摘编自《庆祝中华书局成立一百周年·图说中华》

材料二   中华书局创办宗旨:一、养成中华共和国国民。二、并采人道主义、政治主义、军国民主义。三、注意实际教育。四、融和国粹欧化。

——1912年2月23日《中华书局宣言书》


中华书局是如何践行其创业宗旨的?结合材料及所学加以解释。要求:从中华书局创业宗旨中任选其三进行解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4-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中国的疆域

材料一   夏的统治中心就在阳城周围一带,这里约是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商朝的疆域比夏有所扩大,大概在今天的河北、河南、山西交界的地方。周朝成为了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国家,其疆域北至辽宁,南达长江以南,西抵甘肃东部,东至海滨。其在疆域形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疆域的面积大大超过了前代,其稳定性也比以前大大提高了,其疆域范围是我国历代疆域的核心区,因而秦朝是我国疆域的雏形。汉武帝时期西汉越来越强大了,在东南、东北、西北方向上版图都有所扩大。尤其是在西北地区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开始对西域实施全面的行政管辖,从此,西域36国全归中国版图。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的疆域东西长9302里,南北长13368里,一个伟大的统一的封建国家已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摘编自李布《试论我国疆域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材料二   晋代以后,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跨过万里长城和浩瀚的大漠一次次南下东进,带来了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辽宋夏金等王朝的对峙与融合使中华帝国的版图不再局限于汉地,民族成分多了起来。

——摘编自屈文军《辽西夏金元史十五讲》等

材料三   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长达300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的割据状态,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第一次将西藏纳入中国的版图,从政治制度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效地管辖了辽阔的疆域。清军自入关以后,平定了西北、西南的叛乱势力,反击了沙俄对东北的侵略,逐步统一全国,建立了一个强盛的清帝国,鼎盛时期领土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近代的版图。

——摘编自毛元佑《中国版图的形成与变迁》


结合所学解读中国疆域的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