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杨雄(公元前58-公元18年),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其辞赋成就媲美于司马相如,世称“杨马”。为人口吃,不能剧谈,而以文章名世。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风格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来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在社会伦理方面,批判老庄“绝仁弃义”观点,而重视儒家的学说,认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法言·修事》)。曾著《方言》,叙述西汉时代各地方言,是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雄所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雄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2-03-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师范学堂课程,分为九科:经学、文学、教育学、史学、地学、算学、格致学、农学、体操,学制为三年。小学堂学制为四年,课程设置为经学、文学、史学、地学、算学、格致学、农学、体操。”袁世凯在直隶各属中学堂还拟定了暂行章程,中学堂课程有中、西学两项。中学课程四科: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西学课程七科:英文、算学、地学、外国史、格致学、外国浅近政治学和体操。对普及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派查学员以纠其失”;在所辖州县划分学区,宣讲国民教育,“立劝学所以作其气”;在乡村及偏僻之地“立宣讲所、闻报所以破其蒙”;并积极要求制定癸卯学制所缺的女学章程。袁世凯不仅选送候补官员前往日本游历,而且饬令各属公派品端学粹士绅赴日本考察学务,规定前者在日本时间为3个月,期满回国,须交上日记,以观心得;后者考察期为4个月,除参观考察外,还要选修有关教育课程,这些官绅回国后基本上被安排在教育领域任职。

——摘编自牛秋实《袁世凯与近代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教育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教育改革的意义。
2022-03-16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火花是火柴盒上的贴花图案,也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特征。下面是民国初年的火花《父子书写共和万岁》。该火花图案从侧面反映当时中国
A.民主政治制度日渐成熟B.广大民众拥护共和制度
C.工商业界反对帝制复辟D.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4 . 有学者对雍正时期的某事件作如此评价:“如果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角度去认识,它应该是在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由封建统治者发起的对落后形态制度的围剿,是一次脱离了社会制度形态的自然演进过程而人为兴起的先进对落后的拉动过程。”据此可知,该事件
A.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有助于社会制度的自然演进
C.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D.推动了落后地区的封建化进程
2022-03-16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佛教传入中国后,许多佛教徒在解释教义时说:戒杀为仁,戒盗为义,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之事,而是为了更好地“降魔”,为了芸芸众生。这说明
A.儒家思想内容日益丰富B.外来佛教中国化色彩浓厚
C.佛儒教义基本实现融合D.儒学面临佛教教义的冲击
2022-03-16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1979年3月《文汇报》刊登的瑞士雷达表广告,这是上海广告公司承揽的首个外商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A.我国迫切需要引进外资B.民众消费水平大为提高
C.改革开放实践逐步展开D.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瓦解
7 .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当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向中国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提出“两国建立一种非政府的贸易机构”时,姬鹏飞以“在华盛顿有一个蒋介石的大使馆”为由给予了拒绝。这表明,当时中国
A.无意与美国发展贸易往来B.仍受极“左”外交思想束缚
C.对美国仍然保持敌对态度D.对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22-03-1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唐朝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商业的发展只能对统治者有利,而不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宋代仍然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奖励垦荒,因此,至天圣年间(1023~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此外,纺织、制瓷、矿冾等各部门都有显著发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超越前代。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所产标布质地精细”。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在明清之前,人们都以习儒或做官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加入到从商队伍中,“弃儒就贾”成为当时的风气。但是商业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社会的商业化使人心趋于机械、变诈,人们唯利是图。

——摘编自陈君齐洋锟《晚明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2021-12-25更新 | 443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被引入西班牙。马铃薯作为粮食一开始并不为食用燕麦等谷物的欧洲人所接受。最初,欧洲人将马铃薯视作为观赏作物,只欣赏其花朵。17、18世纪,瑞典的约拿斯开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普及种植这种高产作物,同时法国也开始推广种植,德意志的腓特烈二世(普鲁士国王)甚至下达法令强迫农民种植这种作物,不然就“削去农民的鼻子”。马铃薯由此在欧洲得到普遍推广。爱尔兰在17世纪中叶在全岛普及了马铃薯。在爱尔兰,每英亩地可以产出6吨左右的马铃薯,而燕麦等谷物则不到1吨。马铃薯比起其他农作物更易生长,收成明显也高多了,即使其他农作物歉收,马铃薯仍有收成。这对于长期受英格兰压迫的爱尔兰农民来说无疑是福音。1760年爱尔兰人口为150万人,1841年攀升至810万人。

——摘编自潘雨晨《改写爱尔兰命运的七年饥荒:人口剧减,与英国决裂、大量移民美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马铃薯在欧洲得到推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的种植对欧洲的影响。
10 .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一重要论述说明(  )
A.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持续提升B.生产资料所有权经营权分离
C.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D.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不可兼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