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023-12-19更新 | 964次组卷 | 203卷引用: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82次组卷 | 456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蕴含的主要意义,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023-08-01更新 | 516次组卷 | 62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航路开辟后,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根源是(     
A.欧洲王室勇于冒险B.造船水平的提高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宗教扩张的狂热
2023-04-23更新 | 16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网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民外交”成为战后中日关系的实际形式,“日本人民”被认为是反对日美反动统治的“朋友”。进入70年代,中国新闻媒体和外交机构频频改用更广泛意义的“民间外交”谈论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这一变化说明当时我国(   )
A.同周边国家关系得以改善B.摆脱了西方的孤立包围
C.外交政策的制定日臻成熟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
6 . 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     
A.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
C.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D.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
2023-01-25更新 | 134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74—1975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铝土战”“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地区、太平洋地区46个国家签署《洛美协定》,规定:该协定的46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洲共同市场,而欧共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商品时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国待遇。这表明(     
A.欧共体国家摆脱经济困境B.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
C.南南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D.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022-09-16更新 | 329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看来,思考辛亥革命必须要“上下延伸”和“左右会通”。辛亥革命不只是1911年10月10日那一天发生的……它也是一场世界级的革命,是中国对世界全球化的一次自觉的、理性的回应。此观点主要是基于辛亥革命(     
A.实现了中国社会转型的目标B.加快了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D.顺应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潮流
9 . 据统计,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新兴工人阶级的10万产业大军主要集中在洋务企业。这表明洋务运动(     
A.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B.壮大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D.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2022-08-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邦的领导人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哲学家、作家、学者、艺术家等都跑到雅典来,在雅典,他们有广大的施展才能的余地。雅典城的演剧、庆节、献祭等,都是一笔很大款额的开销,大部分是以“社会义务”的形式分摊给富裕的工商业者的。在城邦民主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出现的同时,市政公共建筑随之出现。市政广场是交流信息、参与市政议会和公民大会的“民众集会之所”。

——摘编自解光云《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

材料二   当罗马帝国君临整个地中海世界之后,诸皇帝都根据希腊人的历史教训,采取了得到证明的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大量建立和发展城市。由当地上层人物实行城市自治,使其与帝国融为一体。阿里斯提德认为:“如果没有那些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事务并能为帝国收税的城市,罗马是不可能统治行省……新组织起来的城市的第一项义务就是把城市青年送到军队里去。”罗马帝国早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当罗马由于对外进行战争而需要征募新兵的时候,城市化受到的“鼓励尤甚”。古罗马的市政建筑追求整体和谐,强调中轴线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为了宣扬皇权的伟大,各朝皇帝竞相营建大型建筑。

——摘编自段光达《罗马帝国早期城市化运动的原因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城市对古代雅典文化繁荣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帝国推动城市化的原因,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雅典城与古罗马城的规划所折射出的政治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