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苏轼,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四川农村的殷实家庭,生活在重文轻武的宋代。他取法于王羲之、颜真卿等人,又是北宋“尚意”书风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书法作品呈现了丰腴劲秀端雅的特色。苏轼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情在胸中,意在笔下,心手相畅”,“随物赋形”“胸有成竹”,而“随物赋形”的思想深受“顺物自然”的道家思想影响。中年以后他在官场起起落落,各她转奔波,但生活上的穷困潦倒和政治上的失意,并未使他放弃对艺术与生活的追求,反而以充满乐观精神的生活态度,创作了《南轩梦语》《丰乐亭记》等传世书法作品。

——摘编自李青网刚(《苏轼“顺物自然”书法艺术观的时代寻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轼书法艺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轼取得书法艺术成就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新中国建立以后,借鉴苏联模式,建立了“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高度集中的外贸体制,在近30年中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为了调动地方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1979年起,中国扩大了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贸易经营权,两省可以自由安排本省的对外贸易,其后此政策又推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不仅如此,一些中央部委也相继成立自己的进出口公司,一些大中型企业被允许经营自己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国家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批准外商独资企业,组建中外合资企业;引进产品技术的审批权也逐渐下效到地方,同时也给地方一定的外汇留成比例,这些都极大调动了地方开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1985年起,外经贸部不再制外贸收购计划和调搜计划,而只下达国家进出口总颤的指导计划。1979~-1987年间,全国组建了200多家外贸公司,1979年的11倍。

——摘编自黄汉民孔令乾鲁彦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外贸体制变迁: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1987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9-1987年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希望建立国联,美国可以藉此确立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而英国最为关注的是保持自身霸权和海上霸权。巴黎和会开幕前,威尔逊会见了英国外交官员德比尔,德比尔向威尔逊指出:英美在殖民地问题和海上自由问题上存在分歧。威尔逊将国联放在第一位,和约内容居于次要地位,英国也愿意在不涉及它的要害利益的前提下与美国合作。在殖民地问题上,威尔逊表示他愿意在未来国联的监督下由英国控制前德国的殖民地,另外,他建议两国海军“在世界海上警察"方面进行合作。

——摘编自韩莉《竞争与妥协:巴黎和会上的美英关系》

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大盟国领袖就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达成协议,该协议受到苏、美、英三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普遍欢迎。丘吉尔为雅尔塔会议的成功向斯大林说:“战火烧掉了过去的误解。”但雅尔塔会议结束两周后,驻罗马尼亚的苏军就解除了向示威群众开枪的旧罗马尼亚军队武装,建立起罗共领导的民族民主阵线政府。在波兰,美国将其当作依靠雅尔塔协议打入东欧的试验田,但18名政府成员中只吸收了前流亡政府的三名成员,无法影响波兰政府的政策。美国还背弃雅尔塔协议,公然走上分裂德国、分裂欧洲的道路。

——摘编自王贵正《雅尔塔会议的大国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英美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雅尔塔会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包括《奥德赛》《伊利亚特)》,而印度最著名的史诗是《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的,可以视为最早的诗歌。也就是说这些诗是变化的,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

——摘编自《古代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材料二 在民间文学的宏伟巨著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这些故事极其完美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意愿陶醉于“美妙诱人的虚构”,流畅自如的语句,表现了东方民族埃及人、波斯人、印度人一美丽幻想所具有的力量。

——高尔基

材料三 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里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尊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重视,竟然假托它们是古希腊人的著作。

——摘编自《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和古印度史诗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发展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良玉(1574年—1648年),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从小就和哥哥弟弟一样,学习兵书、典籍和骑射。因此秦良玉极富胆略,擅长骑马、射箭,兼通诗文。在清军入侵辽东的时候,朝廷下令各地土司率兵支援。秦良玉全家齐上阵,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战死沙场,弟弟秦民屏重伤突围。得知消息后的秦良玉忍住悲痛,在山海关附近与清军作战,大败清军。朝廷为此特意嘉奖,踢秦良玉诰命夫人,进二品服。秦良玉返回重庆后,恰逢永宁土司奢崇明造反。奢崇明为了专心对抗朝廷大军,便派人四处安抚周围的地方军队。性烈的秦良玉抵制诱惑,平定了奢崇明叛乱。清军攻破北方多城,威胁到了京师,朝廷号召各地勤王。秦良玉得知后立刻变卖家产充当军饷率军勤王,昼夜兼程来到京师。

在中国历史上,秦良玉是二十四史中唯一单独载入列传(而非后妃传、列女传)的巾帼英雄,也是唯一凭借战功封侯的女将军。崇祯帝写诗:“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摘编自《明史·秦良玉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良玉的英雄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良玉的优秀品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监察体系包括御史体系和谏官体系。唐朝职掌纠弹臣僚的是御史台。御史台统辖诸御史,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台院主要取零纠弹中央百官,参加大理寺审判和推鞠由皇帝制敕交付的案件;殿院职掌朝会时百官仪态行止、言行队列;察院负巡接地方,“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奏闻”。御史的主要职能是维持国家纲纪与吏台,打击贪腐,纠弹非违,控官吏,限制与制截其法定权力以外的权力追求,从而充分发挥官僚机构的作用,平衡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实现对社会的调整。门下省负责规谏君主,言谏以臣对君的谏诤、谏议为表现形式,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约束君主的恣意妄为。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建国初期,各蚁政府广泛聘请“人民监幕通讯员”,以“密切联系人民,加强监察工作”。不但负责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国营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政策、国务院的决议命令以及是否存在违反纪律的情况,“人民监察通讯员”还要监督这些机关、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合作社对国家资财的收支和核算等情况。监察机关“可以向被检查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由于当时监察机关实际职权较小,群众监督工作缺少制度保障,其监督作用并未得到克分发挥,监察机关在20世纪50年代被撤销。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应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失职、违法乱纪、徇私枉法等现象,我国开始着手恢复设立监察机关。1986年以来,监察机关被定位为”专司监察取能”的机构目的是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争,全面提高履职能力。监察机关初步具备了检查权、调查权和处权三项权力。

——摘编自徐海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及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监察体制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监察机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