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79次组卷 | 192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隔绝。这种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得很好,能养活可观的人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作者考量中国文明的发展的主要角度是(     
A.历史传统B.地理环境C.人口迁移D.政权稳定
2.以下哪个选项最能体现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A.源远流长B.分布广泛C.多元一体D.独立发展
2022-10-2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大一统秩序”的重生之路三国两晋南北朝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班固等《白虎通·三纲六纪》

汉末魏晋时期,外威官官专政对受经学之风深刻影响的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造成了重大破坏。

——韩东育《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长江流域原本“刀耕水耨”的原始耕垦方式逐渐得到改变……越来越注重精耕细作。东晋政府鉴于江淮地介南北之间,适宜在水稻收割后安排三麦(旱作物)的种植,以济匮乏,于是下诏:“……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

——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材料四   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上……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般富。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竟相模楷。

——摘编自《洛阳伽蓝记》

材料五



(1)请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统一北方的政权名称。
(2)根据前四则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变态”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归”后的隋唐时期有哪些新发展?
(4)你如何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大一统秩序”的重生时期?
4 . 灿烂的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人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很多科技领先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倍感自豪荣光。请完成下列图表。
时间人物成就或地位
东汉班固《①》
东晋“书圣”
北朝贾思勰《③》
西晋《禹贡地域图》
唐朝孙思邈《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0-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

1.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的设置D.丝绸之路的开通
2.各类作物的种植有时离不开大型的水利工程,如果此时唐朝想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一中书省→工部
2022-10-26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常“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还要求“王国舍人,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

1.根据材料,上述北魏孝文帝的政策旨在(     
A.推行民族交融政策B.争取汉族高姓支持
C.巩固门阀士族制度D.促进鲜卑族封建化
2.他的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     
A.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B.北魏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C.改革措施全面易实施D.顺应民族交融的大趋势
2022-10-2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

1.推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礼崩乐坏,纷争频仍B.铁器、牛耕技术出现
C.各派创始人积极参与D.各诸侯国变法运动
2.使得上述“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的核心主张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事件是(     
A.焚书坑儒B.独尊儒术C.三教合一D.文景之治
2022-10-2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礼记》)该材料体现的制度最早源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2022-10-26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全球通史》一书认为:“能否适应的关键不是取决于蛮力,也不取决于耐寒的能力,而是取决于智力的不断增长,取决于能否运用其智力使自己较好地适应环境的需要。”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用智力适应环境、实现了伟大的经济变革出现于(     
A.距今8000年前后B.距今10000年前后
C.铜石并用时代D.公元前5000年前后
2.以下哪种身份的转变,最能够体现人类智力的不断增长(     
A.食物的采集者B.食物分辨者
C.食物的储存者D.食物的生产者
2022-10-2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古代的选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云:“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牍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请分别写出以上材料涉及的选官制度名称以及主要选拔标准
材料一:________标准: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标准:________
材料三:科举制;标准: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科举制呈现出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不同时期选官制度的演变?
2022-10-24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