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024-02-21更新 | 85次组卷 | 12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2023-11-23更新 | 152次组卷 | 96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司马迁把当时周边少数民族,如匈奴、南越等史传归人《史记》列传,具有等列天子臣民之义。 司马迁此举(     
A.彰显史学和文学特色兼具的风格B.便利了经学向边疆地区的传播
C.符合当时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D.创设出纪传体通史的写作体裁
4 . 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廷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廷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的影响。
2022-10-22更新 | 583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世官制的沿革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2022-09-07更新 | 170次组卷 | 46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社会救济制度按照“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辅之以政府必要的救济”的基本方针。1951年,对于企业职工,财务部颁布《劳保条例》规定,保险经费来源为企业,职工无需缴纳保险金,保险的管理单位为工会。对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国家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由国家定额和统包统配,不实行《劳保条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1933年,罗斯福签署《联邦紧急救助法》,并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对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等内容,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颁布《经济机会法》,推出了许多提高贫民能力的培训项目,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实施大幅度的减税,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同时,又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福利和救济开支。克林顿时代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大幅度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摘编自冯英、聂文倩《外国的社会救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022-08-26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明代在地方普遍设立申明亭,书写境内百姓过失以示惩戒:设置族普亭,书写善人善事以示表彰。各地推选一位年高有德之人负责书写,称为老人。毁坏亭舍、涂抹榜文者,予以严惩。这反映出明代基层治理( )
A.注重乡土教化B.形成自治机制
C.体现宽严相济D.依靠地方士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由此可知,国际法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B.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
C.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9 . 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一般说“某郡某县”人,大家都自称为汉人”,这表明汉代
A.现代中国的疆域基本确定B.注重吸收外来文化
C.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D.政权分裂根源消除
2022-01-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勾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発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材料二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カ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可成,使其整体的汉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孝文帝“整体的汉化”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