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35 年,陕西子长县成立苏维埃政权,将地主韩厚福的7垧地分给了韩银厚。次年,苏维埃政权一时撤离,韩银厚被迫退回分得土地,又向韩厚福租了8垧半地耕种。后来边区政府成立,韩厚福要求韩银厚退租,而韩银厚只返还了1垧半地。韩厚福不服,诉至边区高等法院,但遭驳回。判决
A.符合当时边区政府的土地政策B.调动了社会各阶级抗日积极性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D.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
2022-02-26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连根,出生于1949年,是浙江省余杭县永建乡下木桥村粮食专业户。郑连根在年轻时当过水稻植保员,他几乎天天都要到田头,查虫情、治病害,起早摸黑,使他掌握了一门过硬的农作物培植技术。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里分给他6亩承包田。太平乡、泰山乡的个别农户不愿承包在北湖草荡的田块,郑连根主动承包了这些易涝易灾的土地。为了获得高产稳产,他选用良种、合理布局、科学种田,采取降低地下水、早稻草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使亩产平均达500公斤。1985年以来,他共向国家售粮53794公斤。同时,他还拒绝一-些粮贩子的高价收购,坚持把粮食卖给国家。在郑连根的带动下,全村有16户农户转包了泰山、百丈等外地乡镇的低产田200多亩。全村1988年有向国家售粮超万斤大户22户,共售粮食15万多公斤,提前并超额完成全村40万公斤国家定购任务。1989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

——摘编自《杭州工会资料:1989年全国劳模主要事迹选编》


(1)根据材料,概括郑连根被评为劳动模范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评选郑连根为全国劳动模范的意义。
2022-02-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宋代官方文书中新增了札子等形式,其书写主体一般是身 兼官职的文人,他们既关心社会民情,又会与同行、民间相商;主张“文以载道”。据此可知,札子的出现折射出宋代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完善
C.理学思想的兴起D.商品经济的繁荣
2022-02-25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1951 年3月起,新中国开始对职工实行劳动保险; 1952 年7月,全国各级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1953年春,各私立学校的教职工与高校学生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这些政策
A.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善:B.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特征
C.揭示国民经济成分重大改变D.加快大规模经济建设全面开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铁路外交”是指中国政府在对外政策中,通过修建海外铁路服务于本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和综合国家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外交的历史演变

19541991铁路外交主要以对外援助的形式服务于外交和政治目的。与帝国主义国家不同,中国在提供相关技术和无息低息贷款时,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和特权。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主要由计划委员会向有关部门下达任务完成,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取投资包干制承包责任剖。受援目标集中在亚非第三世界国家。
19922012经济收益成为这一时期评判铁路外交成效的重要标准。1992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与铁路建设走出去和配合的是高速铁路技术的引进来,并整合为中国高铁技术。
2013年至今新时期,外交渠道成为促进铁路产业出口的重要方式。李克强总理就在多种外交场合为中国铁路产业出口做广告。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外交工作应践行正确义利观,要继承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传统,这使得当下铁路外交不仅包含经济目标,也带有一定的援助色彩。

——摘编自钟准、杨曼玲《中国铁路外交”:历史演变与当前类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2-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奏院是北宋时期的新闻采编与管理机构。熙宁四年二月,王安石变法时期,宋神宗下诏,禁止军功授官与恩荫补官出任进奏院主官,“臣僚之家,不得陈乞子弟勾当”。同时规定由变法群体控制的中书门下掌握拟定进奏院主官阙员和复议人选的权力,但由反变法势力盘踞的枢密院负责候选人选。诏书还授命属于内侍机构的通进银台司监管进奏院,负责新闻的登记呈递。宋神宗以前,进奏院每五日编辑一次新闻,先要上交枢密院审查,后才能“定本供报”。熙宁四年十一月,反变法的一方进言,建议废除“定本供报”,因为变法阵营没有提出反对,最终得到神宗批准。北宋初期,进奏院新闻内容中规中矩、时效性不高。一些进奏院胥吏为迎合士大夫们的需求,便私自将朝廷内幕透露给民间小报。熙宁六年,朝廷颁布法令,加重了对进奏院内部泄露机密的处罚力度,并给予对举报泄密者更高的奖励。尽管宋神宗改革心切,但在变法与反变法双方争夺控制进奏院时,并不轻易表态。然而,在维护政权稳定,防止朝廷机密外泄方面,三方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摘编自魏海岩《王安石变法中的进奏院状管理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进奏院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北宋进奏院改革。
7 . 晚清民国时期福建安溪有一种茶商,专做南洋买卖,在山设茶庄,茶件托厦门代配出口,由茶栈负保险责任,直接输出到南洋一带。安溪茶叶产销现象说明了当地
A.经济向近代化转型B.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C.对外贸易规模扩大D.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2022-02-23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晚清重臣张之洞曾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办强学会和《时务报》,起初张之洞非常赞赏《时务报》,号令所有湖北的官员人手- -份,要懂得西学;但是看到梁启超鼓吹民权时,张之洞认为违背了名教的“君君臣臣”。张之洞的态度说明了他.
A.提倡实业救国B.支持君主立宪
C.鼓励全盘西化D.囿于中体西用
9 . 曹魏景元四年,蜀汉后主刘禅面对司马氏强大的军事压力,主动献降。司马氏将蜀汉的军政实力派人物和有声望的士人,一律迁往中原。据《华阳国志●大同志》记载,随后主刘禅迁往北方的就有三万家之多。“蜀人北迁”这一-做法旨在
A.促进民族融合B.发展北方经济
C.重构中原秩序D.瓦解地方势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1世纪初,诸多学者在(百家讲坛)畅谈中国传统文化,一批网络作者创作了《明朝那些事以曾国藩家书)等通俗历史文本。他们把正史用通俗化娱乐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甚至用现代社会的思维模式去解读古代历史。这种现象
A.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B.体现了历史叙事的多元
C.反映专业史学的自我革新D.标志着大众文化的兴起
2022-01-0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专家联测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