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18 道试题
1 . 王阳明编制并颁行的《南赣乡约》除了以文告的形式澄清了乡约的目的及精神外,还将朱元璋的圣训“六谕”的内容融入其中。自此时起,宣讲“圣谕”便成为乡约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明朝后期的乡约制度(     
A.逐步丧失儒学色彩B.开始与法律合流
C.推动了乡村的自治D.凸显出强制性特征
2 . 下图是 1885年英国画家创作的漫画。图中左边的“妇女”象征英国,右边肥胖的“男孩”象征德国。“男孩”餐盘中已经有了非洲的纳米比亚,又继续将手伸向东方的新几内亚。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贪吃的男孩》
A.大国争夺霸权矛盾尖锐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欧洲民族主义情绪高涨D.传统国际法体系被颠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晋时期,中央政府曾颁布荫客制,按照官吏品级的高低限定其荫庇食客和佃客的数量;又通过占田制、课田制“驱民归农”,增加编户,开垦荒地。这些措施(     
A.剥夺了高官贵族的特权B.推动了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恢复D.保障了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4 .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大钊自会说话始,祖父李如珍便教其读《三字经》等。1895年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等典籍,他认为,儒家思想、制度体系、科技发明和中医药学,都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珍宝。新文化运动时期,他认为东西方文明一主动一主静,东方文明应吸收西方文明“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同时,东方文明又能使西方文明增添“精神”气质。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提出“俄罗斯无产阶级文明”是世界“第三新文明”,且是拯救世界的法宝,为此他号召“劳工阶级的运动”,号召知识分子去做“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根据中国“实境”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讲。

——摘编自袁咏红《李大钊的文化观及其历史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文化观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文化观的历史价值。
5 . 考古工作者在战国时期的赵国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形制相似的布币,其中能确定来自赵国的有5种,韩国的有7种,魏国的有6种,燕国的有2种。这反映出当时(     
A.赵国成为了中原商贸中心B.商贸往来加强了区域经济联系
C.铸币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D.诸侯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024-01-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简史

时间概况
17世纪荷兰战胜西班牙后,它经营的航海业和国际贸易一时无与匹敌。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1609 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取消金属币兑换业务而发行纸币的银行。同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即阿城斯特丹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迅速取代了意大利的城市国家,成为欧洲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伦敦以绝对记势取得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在一战后恢复了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保持稳定的兑换关系,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纽约开始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伦敦平分秋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凭借美国无与伦比的雄厚的经济实力,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苏黎世担负起西欧资金交易的重任,成为西方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随着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许多发达国家跨国投资、融资规模迅速扩大。除了伦敦、纽约、巴黎、苏黎世、法兰克福等旧有的金融中心迅速扩张外,在政府推动下又发展起来一批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如曼彻斯特、芝加哥、旧金山、新加坡、巴林、巴哈马、开曼群岛等;同时,地处亚洲的东京、香港、大阪等国际金融中心也开始崛起。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开始形成。

—据黄育华《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7 世纪阿姆斯特丹在金融与贸易领域的创新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以来国际金融中心演变的主要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渤海高氏是一个世代跻身上层集团的显赫家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从这个宗成走出的王侯将相如过江之鲫。高适出生于704年,其时家道已经中落。他自小一心渴望建功立业,恢复祖上的荣光。723年,二十岁的高适独自闯荡长安,希望能谋得一官半职。但当时进士科录取人数很少,而且即使高中进士,也有不少人因为不能通过吏部的考核而无法为官。在求官无果后,高适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城郊定居,开始了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753年,已届五十岁的高适西出阳关,进入名将哥舒翰的幕府担任书记。757年,高适作为淮南节度使平定了永王之乱。762年,他又因为成功平定西川兵马使叛乱而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负责镇守四川。后来,因对吐蕃作战失利,高适被改任为刑部侍郎。765年,高适去世。

——据郑烃坚《高适:从村野诗人到封疆大吏》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简要写自所视取的情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阐释要:生确全面。)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0年,安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安徽省委听取基层农民的建议,决定在合肥市南新庄生产队进行责任田试点,基本内容是在计划统一、分配统一等基础上,实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以产计工等。南新庄社员生产责任心大大加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之后,在开会讨论南新庄试点经验基础上,安徽省委决定扩大试点。1961年,安徽省委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得到了党中央对小范围试点的支持。1962 年,中央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前判“单干风”,安徽的试点工作被中央叫停。

材料二   1978年安徽遭受大旱,为推动洪冲抗灾,肥西县山南区多个公社在区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自行尝试包产到户。次年2月,安徽省委派人到山南区调研,决定在山南区正式展开试点,以“规定每个劳力耕种土地数量、每亩产量和生产费用、超产奖励和减产赔偿”为土要内容的“五定”法在山南区全面推广开来。省委书记万里在5月视察山南区时表示:试点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吃饱吃好,你们只管干下去,不要顾虑。后来万里向邓小平作汇报时,邓小平也表态支持。当年山南区粮食获得大丰收,包产到户也在全省范围内逐渐展开。

—以上材料均据吴象《伟大的历程:中国农村改革起步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两次农村试点在核心内容上的共同之处,分析第二次农村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徽两次农村试点工作的有益经验。
9 . 近年来,智能机器自身的道德和法律地位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侵犯隐私、冲击就业、使人类“衰弱”或“去技能化”等问题,日益成为网民的热点话题。这反映出(     
A.科技进步加剧社会治理的复杂化B.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C.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D.互联网充满杞人忧天的反智言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二战后,国际法规定“一国在受到武力攻击时”才能进行自卫。有学者指出,进入21世纪后,随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断涌现, “一国在受到武力攻击前所进行的先发制人的攻击”应被国际法承认,但必须加以严格限制。该学者认为(     
A.国际法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B.尖端武器改变了人类发展方向
C.“先发制人”观点获得了普遍赞同D.当代国际法需要及时丰富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