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据记载,克利斯提尼曾在市政广场树立了诛杀僭主(独裁)者的雕像,使诛杀僭主者的形象为全体雅典人所熟知,不仅如此,雅典人还设立了祭祀诛杀僭主者的仪式,赋予了诛杀僭主者的直系后代各种特权,让他们有权在举行公共典礼的前排就座。这表明当时雅典
A.政体变更方式比较激烈B.公民政治功勋决定参政资格
C.致力营造民主政治氛围.D.具有全民反对僭主制的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以及政治思想。他们对洋务派本末倒置的做法进行深入的批判,提出了中国要强大并不是只“求其用”,而必须要“求其体”。由此可知,早期维新派区别于洋务派的主张是
A.对封建思想彻底批判B.引进西方的技术
C.赞成西方的政治体制D.学习西方的科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积极主战,然而,未成功参战。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结束,加剧了英、法等协约国人力资源的匮乏。为挽回颓势,英、法采取招募“干活不知疲倦”的华工的办法。据记载,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多人。华工抵达后即被编为华工军团,从事战地作业和后方战勤保障工作。一战结束后,北洋政府设想以此为契机,打破套在中国人头上的重重枷锁,一改中国卑微的国际地位。然而,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强占了德国在山东省的一切利益。得知消息后,华工纷纷投书谴责并踊跃捐款支持北洋政府维护国家利益。1919年5~6月,旅法华工和留学生奔走呼吁,并包围了中国专使的寓所,不准他们出门、签约,并警告:若在和约上签字,他们就像北京学生声讨卖国贼一样对待之。同年6月28日,华工和留学生包围了首席代表陆征祥的寓邸,“陆征祥看见局势危险亦不敢再到凡尔赛去签字,当天的晚报登出了中国代表团在签字时缺席”。

——摘编自赵德生《一战华工与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招募华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在一战和巴黎和会期间行为的意义。
4 . “刚刚开始接触西方的中国人对鸦片战争中战败的第一感受,也是最实际、最直观和最真实的感受,就是西方的坚船利炮,这一事实,加上经世致用派务实的作风和‘致用'经世’的宗旨,使他们自然得出了‘借法自强’的结论。”为此,“他们”
A.提出发展近代军事工业B.提倡与洋人展开“商战”
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D.借助圣人权威寻求变法
5 . 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天演论》,本书并不是系统介绍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著作,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原著作了选择、评论和改造,他多以按语的形式加以说明:鲁迅后来说严复做《天演论》,一个“做”字十分传神。由此可知严复翻译《天演论》
A.旨在研究生物学说B.是对人类社会的科学解释
C.宣扬救亡图存思想D.不够严谨不具备学术价值
6 . 1949年11月,美国纠集西方国家成立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和“禁运”的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随后对中国发动全面的封锁禁运。1972年至1977年底,我国与西方国家共签订引进技术设备合同220多项。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美苏争霸的开始B.改革开放的实行
C.中国国力的增强D.中美关系的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康有为在1898年的《日本变政考》中说到:民智愈开者,则其国势愈强,英、美各国是矣。民智之始何基乎?基于学校。故学校未开,智识未开,遽兴议会者,取乱之道也。这一言论表明康有为
A.认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性B.看到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C.批判维新变法的急于求成D.积极效法日本明治维新
8 . 在人民军队的带动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战。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丰富多彩,地雷战、铁道游击战等战法层出不穷,造就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这反映了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B.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主战场
C.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民族精神
D.游击战是抗战主要作战方式
9 . 表1所示为东汉永寿二年(156年)、西晋咸宁六年(280年)、唐天宝十四年(755年)、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官方人口统计情况。表中代表唐天宝十四年的序号最可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朝赵普一人为宰相,太祖欲分其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政事堂设于禁中;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及其他行政机构,官无定员,也无专职,都由别的官以差遣的名义掌管其事。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使中央官员相互牵制B.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
C.提高中央政府的效率D.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