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朝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荫
唐玄宗347
唐肃宗164
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

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
南宋6348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

——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零诊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变化(%)

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190024.97.49.024.916.08亿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为“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提供了哪些条件。
2023-07-12更新 | 3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浙江卷)0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下表为1982—2010年我国职业结构变迁(单位:%)。表中占比变化反映出(     
职业大类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 .561.751.671.77
专业技术人员5.085315.76.84
办事员和有关人员1.31.743.14.32
商业人员服务业3 035.419.1816.17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16.4615.1615.8322.49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2.4870.5864.4548.31
其他人员0.090.050.070.10
A.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B.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C.第一产业产值呈现下降趋势D.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
2023-02-01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1969年,尼克松曾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这反映出(     
A.中国已成为超级大国争夺的中心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多极化趋势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D.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3-06-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电影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B.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D.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
2023-01-07更新 | 317次组卷 | 72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28章近现代西方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初至成化年间(1465-1487),民间一直存在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在这一趋势下,禁银政策逐步松弛,白银货币化自上而下全面展开,最终形成“朝野率皆用银”的格局。这一变化(     
A.体现了工商皆本的现状B.源于封建经济逐渐解体
C.说明了社会转型的完成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3-05-02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如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西方”名称变迁主要反映了
名称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西域”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西洋”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西方”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A.中外交流的日益扩大B.开放程度的总体趋势
C.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D.农耕文明走向衰落
9 . 下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A.宋代人地矛盾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发展B.首过两亿得益于生产技术革命性变化
C.1700年后直线上升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D.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出下降趋势
2022-02-2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12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就业人口分布变化,从中可得出,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年12.2%23.2%50.7%
1990年2.8%5.1%7.2%
工业1950年34.7%42.2%22.2%
1990年25.8%40.5%33.6%
服务部门1950年48.9%32.4%26.6%
1990年71.4%54.4%59.2%

A.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基本相同B.物质生产部门呈现衰退趋势
C.物质生产部门就业人数下降D.经济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2022-10-2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