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0 道试题
1 .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发现迄今最古老的文字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
C.体现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
2 . 下面表格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
20周年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A.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2019-06-26更新 | 239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90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90年。

材料一:应运而生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继承与超越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

——《辛亥革命爆发l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三走什么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
(3)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结果如何?
4 . 1949年7月9日,《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纪念抗战十二周年,南京举行阅兵典礼》介绍“阅兵仪式于下午五时半开始”。下列关于这一阅兵场景的的设计错误的是
A.展现占领总统府的情景
B.打出“六周,30万”的标语
C.奏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D.高呼“将革命进行到底”口号
5 . 观察下图邮票,该邮票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爆发多少周年
A.17周年B.29周年C.28周年D.36周年

6 . 2021年有许多历史事件大周年值得纪念。某校历史学社策划设计相关内容展板,以下为展板策划表。

展板一1851年(170周年)     ①(人名)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展板二1861年(160周年)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当权人物开始进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②。
展板三1871年(150周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巴黎工人起义,建立了 ③(政权名称)。
展板四1901年(120周年)《④》签订,中国彻底沦入半殖民地深渊;清末新政开始。
展板五1911年(110周年)   ⑤起义爆发,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展板六1921年(100周年)   ⑥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展板七1931年(90周年)   ⑦事变爆发,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展板八1941年(80周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⑧爆发。
展板九1961年(60周年)东德修建“柏林墙”;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展板十1971年(50周年)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⑨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展板十一1991年(30周年)欧洲联盟成立;⑩,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崩溃。
展板十二2001年(20周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根据所学知识,将表格中①-⑩填写完整。
2.社团进一步对以上展板进行归类以确定大的历史主题,请通过展板判断主题。
展板一、二、四、五展板七、八展板九、展板十一展板十、展板十二
主题①主题: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加剧主题②主题③
2023-11-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向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对与各个邻近民族发展起来的这种迥然不同的关系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反应:他们有时单纯地试图征服;有时则成立保护国,册封其首领和派中国顾问;有时试图通过以“公主”(通常是皇室不显要的姻亲)和亲,……来确保友好关系。

——(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法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真正当家作主,使自治机关真正行使自治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自治地方的积极性。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都很关心《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希望内蒙古自治区在这方面能有所建树。要把《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精神与本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认真贯彻实施。

——摘自习仲勋《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地位及作用
2021-11-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秀全写了许多文章,如《幼学诗》《天父诗》等,在书中有如下一些言论:“我差尔主下凡做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尔等要遵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各王驾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摘编自《太平天国印书》

材料二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如下一些论述:清朝建立以来,反清活动在地下组织与秘密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这一传统中……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摘编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礼大会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宣扬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为“维护共和”所做的努力。
(3)结合所学,说明辛亥革命在政治层面的局限性。
2021-05-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立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周年知识整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

还规定:“1911年7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不结盟运动主要会议决议

20世纪70年代《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通过《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决定建立常设的部长级协调局和不结盟国家驻联合国代表协调局,规定此后每三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
80年代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
90年代要求建立一个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在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以加速科技进步作为工作中心,集中从企业改革入手,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取消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主要目标是从1986—2000年15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4.7%,国民收入翻一番。

随着改革政策的失误,经济危机的加深,1990年春,戈尔巴乔夫提出更大范围的经济改革,在所有制形式方面,国家、集体、个人不分主次,缩小国家所有制比重,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形式,计划从目前85%降到30%左右,生产性设施、航天工业、军事设施、国家银行归国家所有。……戈尔巴乔夫改革逐步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严重恶果。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条约的具体名称,并阐释该条约给英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给日本带来的有利影响。
(2)解释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的含义。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完全解体标志。根据材料三,概括戈尔巴乔夫推行“加速发展战略”的措施。
2021-05-0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政治制度必须保持守正创新的精神,才能不断增强政治制度的生命力和活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据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等整理

材料二一方面,我们要克服传统政治制度上的缺陷,认真研究其中的糟粕,阐明其在历史上的危害,找出克服的办法.另一方面,历时数千年的传统政治制度,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有许多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

——据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朝以前选官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科举制度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中国古代传统政治制度的观点(不得照抄原文),并结合古代中国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2021-11-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