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据王阳明《南赣乡约》记载:“同约成员中若有阳为良善,阴通贼情,贩卖牛马,走传消息,归利一己,殃及万民者,约长等率同约诸人指实劝诫,不悛,呈官究治。”这主要反映了乡约
A.重视对群众进行道德教育B.利于维护地方社会秩序
C.具有调节民间纠纷的职能D.助长了互助互爱的风气
2 . 清乾隆年间,《合水县志》记载,“偶有口角是非,批令该处乡约会同公正绅耆(绅士、德高望重的老者)查覆”;青海地区的档案也载有“地方乡约有约束乡民,排难解纷之责任”,即使需要上级政府介入,地方乡约也必须配合调查,不得推诿。由此可见,清代的地方乡约组织
A.延伸了基层行政效能B.有利于完善民主法制
C.被地方豪强势力控制D.确保了基层社会稳定
3 . 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比隋代旧律,减大辟者九十二条,减流入徒者七十一条。其当徒之法,唯夺一官,除名之人,仍同士伍。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这说明唐朝法律
A.旨在维护宗法等级原则B.体现了儒家的仁政色彩
C.协调了礼法之间的矛盾D.保障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的法律史料,《尚书》《竹书纪年》和金文中有所记载。春秋战国之世,各国相继变法改制。秦汉以降,法典篇目和内容既沿袭前代,又结合当时需要有所创新。到唐代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后人称中华法系。内容上,既有关于官员职责、私有财产保护、赋役征收、商业管理、民刑诉讼等综合性法典,还有多种形式的单行法规。除成文法外,我国古代在基层和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长期通行习惯法,法律形式多样。

我国古代法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农业自然经济社会,受宗法制度影响形成的等级特权制度,适应古代社会的发展;它将人们在生产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加以条理化;它贯穿人本精神和伦理道德,维护家庭关系;它寓礼于法,将礼法密切结合,既增强德礼的规范作用,又赋予法律以亲和性。我国古代法律不仅对本国有巨大作用,而且对东亚诸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刘海年《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罗马法律被描述成罗马人“对世界历史最持久的贡献”。这项工作始于公元前451-前450年的十二铜表法,后被视为“平等法律”的源头,全体公民均平等地受这些观念的约束。它分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市民法与万民法。它是通过吸收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实践发展而来的,并用法律方式确定下来。年复一年,每一条法令都受到检验、修正,或者延伸。法律实践的复杂性和古老性不可避免地导致法学的兴起。……查士丁尼的法律改革具有持久深远的影响,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民法所依据的立法原则都是罗马式的。

——诺曼·戴维斯《欧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马法相比,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5 . 宋代粮食产量提高……而地狭人众地区逼迫着当地农户寻求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宋代川人记载:“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采茶货卖,以充衣食。”这反映了宋代四川
A.国家鼓励经济作物种植B.经济效益影响种植结构
C.自耕农经济的普遍衰退D.商品经济逐渐成为主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书》记载,西汉后期,全国共有人口59594978人,县的总数(包括侯国、邑等同级单位)是1587个,可耕地总面积为827053600亩,每县平均可耕地面积为521142亩。根据专家估算,贵族官僚地主拥有的土地和佃农所耕种的土地数量,每县平均介于2万亩至10万亩之间。据此可知,此时期
A.统治者鼓励豪强土地兼并B.自耕农经济大量存在
C.租佃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D.土地资源被充分利用
7 . 民国初年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载:“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于中国之贡献颇大。”下列对材料中改革的评价的立足点说明最全面的是
A.社会制度B.中华民族C.风俗习惯D.生产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康熙时期,江苏《吴江县志》记载吴江县盛泽镇“富商大贾数千里辇(车载)万金而来,摩肩联袂,如一都会”。利用该记载作为证据,可以印证清朝时期
A.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B.工场使用了雇佣劳动力
C.实力雄厚的商帮形成D.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
9 . 文献记载,金世宗时期“女真人与汉户,今皆一家”。在生产上,各族人民“彼耕此种”,互相学习;在生活上,女真人讲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这一记载表明
A.女真族力量迅速壮大B.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C.女真政权稳定性增强D.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2021-11-1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后汉书》列传所记载人物的家庭背景。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因政治活动而闻名的人物(所占比例)
官员的儿子或孙子88(35%)
名门望族48(19%)
社会地位低下或贫困者9(4%)
无记录可查者107(42%)
A.存在阶层固化的趋向B.名门子弟素质较高
C.察举制已经遭到破坏D.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