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武帝时,如何强化社会的管理成为统治者急需,董仲舒在战国后期儒学的基础上综合了法、道、阴阳等各派思想,建设了功利化的新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在五代乱世背景下建立的宋王朝,面临着巩固政权与和谐社会的双重任务,而此时的儒学可以治国却难以治人,佛道可以治人心却缺乏规范人伦道德思想,由此理学应运而生,明清之际黄宗羲等试图从先秦儒家中寻找智慧改造儒学,正是儒学经历危机的反映。

——摘编自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

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文化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023-01-0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多。下图是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年)的金币。



(1)材料一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材料三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国家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22%8%13%①10%
191315%11%13%8%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根据[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及结果。

材料四   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

认识到基础设施发展在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亚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而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

确信作为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形成互补,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同意成立银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2015629日)


(3)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2022-02-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广泛搜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作品重新加以研究,得出新的结论,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并作为反对封建教会文化的思想武器。它从社会学科开始逐渐扩展到自然学科领域,形式丰富多样,但有个共同的思想体系,即人文主义。他们提倡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高尚、尊严,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批判禁欲主义。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封建蒙昧主义,抨击教会的愚民政策及其对科学的摧残。他们主张自由平等的政治观,提倡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追求真理,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们还创造出了现实主义艺术和文学。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等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曾被胡适、蔡元培等五四先贤定性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对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儒学予以猛烈的批判和清理,为现代文化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毛泽东评价“这场运动是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未曾有过这样伟大的彻底的文化革命”,它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振兴“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摘编自李靖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与各国订立的条约中,仍然只有“彼在中国设领事之语,而无我在外洋设领事之文直到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后,统治者中的部分务实官僚在实际办理洋务中,认识到了解西洋各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才最终迈出了在国外设立使馆的第一步(1875年设立驻英公使,郭嵩焘为首任使节)。接着清政府又任命了中国常驻美国、西班牙、秘鲁、日本、德、法、俄等国公使。从这时起,清政府在其最后三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在几十个国家派驻了公使、副使和领事。此外,清政府还颁布了《出使章程十二条》(1876年),对驻外使节的任期、使馆的编制和经费的使用以及出使人员的薪俸做出了规定。到外务部时期,重新修订1876年的《出使章程》,完善了使节制度,详细规定了外交官、领事官的等级和品级及待遇。

——摘编自王双印《略论清代外交机构近代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新中国排挤在联合国之外。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和权利,中国开展了广泛的外交工作,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197110月,第26届联大最终采纳了阿尔及利亚等23国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并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这一提案,从而在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的活动,主张加强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的职能和地位”。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更是将联合国视为开展多边外交的舞台,积极参与和支持联合国在政治与安全领域、在经济与发展领域、在联合国其他领域(如环境、海洋、反恐、人权)等多个领域的工作。

——摘编自刘侣萍《论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发展的四个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外交使馆制度建立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外交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的认识。
2021-09-2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学校教育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社会原因。
2022-02-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进程
时间名称备注
1955年《关于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正式提出了“课业负担”概念,且且还
提出了一系列全面具体且操作性强的
措施减轻课业负担,以保证学生的身
体健康。
1964年《关于克服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
1965年《关于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健康问题的报告》
1983年《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的十项规定(试行草案)》
以缓解升学压力为目标,减轻课业负
担。针对不同的学制做出相应的教学
要求的规定,对学生作业量和考试次
数,学生的假期休息时间都做出了具
体的规定。
1988年《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
1990年《关于重申贯彻<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993年《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抓手,减轻课业负担。
开始全面关注产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
不仅关注课业负担产生的内在原因,也
很重视课业负担产生的外部原因,加强
了监督监管和通报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
善。
1994年《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
2000年《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2000年《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开展专项督导
检查的通知》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依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提出了要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检测与报告制度,
进行理清导致课业负担过重的各层面变量、课业
负担监测预报模型的建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
指标体系的探索等。
2013年《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摘编自胡惠闵、殷玉新《我国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历程与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举措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融入世界经济与贸易的过程中,知识产权法律的现代化是基本要求。洪仁玕著《资政新篇》便提出兴专利之利。1882年郑观应为其上海机器织布局申请纺纱织布新技术专利,获光绪帝御批10年专利保护,为近代第一件专利。维新运动中光绪帝所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利法。

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合计划体制,一度忽视知识产权制度,以奖励制度激励科技与文化创新,但收效甚微。1978年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制度勃兴。1980年、1985年中国专利局和国家版权局相继成立。1982年《商标法》、1984年《专利法》、1990年《著作权法》等相继出台,同时《著作权法》的制定参照了若干国际惯例,我国也于1980年加入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4年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实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更需要促进国际国内创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发展的知识产权贸易。

——摘编自易继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产权体制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知识产权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8 . 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主要工业产品在世界所占的地位变化表(据百度百科等整理)

1913192819321937
工业生产总值5321
机器制造业4422
拖拉机422
联合收割机21
电力151073
石油2322
生铁5653
5653

材料二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382.51957105.0
195485.61958141.2
1955106.81959124.7
1956127.61960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1)指出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的突出特征,并结合国际国内背景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60年间苏联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1-08-0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加强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在创办工人刊物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将其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工人阶级联系的纽带。

——摘自肖华平《试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材料二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和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2021-07-2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唐以后的总的趋势是向平民社会发展,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突出世俗性、合理性、平民性。对整个宋明理学的评价应当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进行,它是配合、适应了社会变迁而产生的整个文化转向的一部分。当然,思想的发展也有历史的渊源。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心性见于《孟子》,天理人欲出于《礼记》,这些经典的问题经过理学家们的不同诠释赋予了新的意义。

——摘编自陈来《宋明理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出现的原因,分析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演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