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故宫博物院大事记
时间大事记
1925故宫博物院成立,正式向民众开放
1933故宫博物院开始文物南迁,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包括《四库全书》等文物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拨付故宫博物院大量经费,用于宫殿、文物等的修缮和维护,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1987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8故宫博物院启动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2002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持续到2020
2007故宫博物院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7故宫博物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2019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
2021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推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实施“英才计划”,进行学术研究和后备人才培养

阅读材料,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角度,对上述表格中的信息进行解读。
2022-08-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暑期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两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带从城南扩展至沿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代之以开敞的集市。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阊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材料二   建国后,大运河江浙段的沿岸地区形成了带状形态工业区,大号污水直排运河。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和码头不再是古运河发挥作用的象征,河边的历也建销和生态绿化逐渐成为发展主角。2019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等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沿岸区域服务功能的变化。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时代价值。
2022-08-29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一国两制”的文明观既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也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和平的价值理念。这一制度创新虽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但其历史逻辑起点则至少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初斯大林派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交流新中国政权建设问题,其中涉及香港问题。毛泽东提出:“需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
1956628周恩来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196338《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阐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香港澳门这类问题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问题。”“我们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
197911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19845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并获得通过,从此“一国两制”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港澳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
19921012十四大报告对和平与国家统一做出新表述:首次将对台方针表述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019“修例风波”暴露出香港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与问题,如贫富差距、青年人的就业等,其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是香港社会,特别是青年人缺乏国家认同感
2020
630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其中第二十条   规定:任何人组织、策划、实施或者参与实施以下旨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行为之一的,不论是否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即属犯罪

——摘编自韩大元《论“一国两制”的文明观及其当代意义》


阅读材料,提取关于“一国两制”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9年至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唐代军事要塞)进行考古发掘。

烽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木垒砌而成。出土的军事文书数量最多,详细记录了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称。烽燧遗址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都是当时风行一时的作品和书籍。出土的纺织品,主要为丝、毛、棉、麻四种。遗址中发现了34种不同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有水稻、青稞、大麦、小麦等,园艺作物有桃、杏、枣、核桃等

——摘编自胡兴军等《孔雀河畔黄沙烽燧—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依据烽燧遗址的考古信息,指出烽燧遗址出土物品的类别并概括其价值。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雷锋的一生不长,但雷锋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2021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被纳入其中。

下表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雷锋事迹一览表

版本篇目体裁主题
1963年版《做革命事业的螺丝钉》日记叙述了雷锋甘愿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做一颗螺丝钉,忠诚党的革命事业。
《雷锋在工地上》记叙文叙述了雷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事不留名。
1982年版《过桥》记叙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上学路上,背小同学过桥的故事
1992年版《雷锋日记二则》日记叙述雷锋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和共产主义的信心,甘愿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甘愿无偿帮助同事和集体,甘愿做无名英雄的心路历程。
200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诗歌叙述了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背着年迈的大娘献爱心等事迹。

——摘编自蒋洁蕾的《教科书中雷锋形象嬗变的话语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形象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形象演变的原因。
2022-05-04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10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中,砥砺前行,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份事件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927年领导南昌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1934年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中共八大召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请从材料中提取3个或3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法宝”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向重视宣传工作。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急需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把党和红军的消息传播出去。同时,由于在反“围剿”斗争中缴获了国民党军的无线电台,为通讯社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即新华社前身)应运而生。     

——《新华通讯社史》第1卷


(1)依据材料一,概述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的背景。

材料二   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2)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材料三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以时间为脉络,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采写的新闻作品。以下是部分目录

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
《工农群众踊跃加入红军》《伟大的战士雷锋》《记者来信:实行“大包干” 农业大增产》
《狂欢之夜——延安市人民庆祝日寇投降举行火炬游行速写》《大庆精神大庆人》《“谷底”震荡——徐州市转变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记》
《沸腾了的北平城——记人民解放军的北平入城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
(3)任选其中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阐释此时期所列作品入选的理由。
2022-01-14更新 | 270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C.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
2023-01-15更新 | 523次组卷 | 4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90高龄的申纪兰接受习近平主席颁授“共和国勋章”,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见证了共和国的奋斗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49101日,申纪兰组织妇女穿新衣、扭秧歌,欢庆新中国成立。1954年,她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京参会,审议表决宪法。这一年,她带领西沟农业合作社里的妇女开展劳动竞赛。这一年,她们造林490亩,耢耙地100多亩……西沟的“半边天”以其奋斗和勤劳而红了中国。

她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说:“我的户口在农村,我的单位在西沟,我的身份是党员,我的级别是农民。”仅从1993年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2020年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她递交了490余件议案,个人领写80余件,始终情系“三农”。这也应了她在80年代所说的,不让群众富起来,我就不是人民代表。

1983年,她在西沟推行承包制,她上省里找钱,创办利润丰厚的铁合金厂。因污染而被环保部门下令关停时,她在老百姓的哭声中给铁合金厂贴上封条,并说:“咱西沟人要听党话,跟党走。”后来,西沟陆续建起了香菇大棚,引进了光伏发电。她89岁时还站在广场上为西沟的“生榨沙棘露”做宣传。她坚信勤劳致富,一直种地打粮,获得“共和国勋章”那一年的秋收季节,她照旧拿着镰刀下地。2020年春,她在疫情中拿出1万元捐助武汉。

——摘编自葛水平《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走了——追忆申纪兰》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纪兰在20世纪50年代参与的新中国的重大政治、经济活动,概括这两项活动共同反映的社会转变趋势。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申纪兰要“让群众富起来”的时候,共和国行进在怎样的时代?概述她在这个时代为“让群众富起来”而奋斗的事迹。
(3)根据材料,尝试撰写申纪兰荣获“共和国勋章”的颁奖词。
10 . 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我国
A.对现有国际框架的完全认同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积极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D.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立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