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南政策性移民一代指1950年海南岛解放后,国家为了开展海南建设,于1950年至196515年间有计划地将30万人移民到海南岛。海南政策性移民一代就像艰难中行进的“拓荒牛”,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养活了近百万人口,开创了新的海南文化内容。这些移民来自全国各地,还有归国华侨。他们有军人、干部、知识分子。他们分属不同的民族,他们从事医生、教师、林业管理、割胶等不同的职业。他们在中国最艰难的岁月里,以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开发海南、屯垦戍边。开拓的过程也是移民对迁入物质文化的适应过程。海南政策性移民一代文化与迁入地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移民们必然要在建设过程中学习当地的文化,将自身文化调适于当地文化之中,以尽快融入迁入地。

——摘编自何化利、张淑萍、赵凯《对海南政策性移民一代文化元素的个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南政策性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南政策性移民的意义。
2022-05-0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生学科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2年,在湘西龙山里耶镇,考古学家发现了数万枚行政文书竹简(里耶秦简)。表3选自专家解读出的部分简牍内容。

简牍1当地深山里发现一种并非丰产的植物“枝枸”,秦吏仍认真描述了它的性状、位置、产果情况,录入官方档案。
简牍2记录12名成卒,在老家欠了官府的罚金从数百钱到上万钱不等,官府连续发函到他们屯戌的地方,在长达3年的不懈追讨,终因太穷而无法偿还。
简牍3迁陵居民交纳蚕茧以充当户赋,“卅四年……当出户赋者志:见户廿八户,当出茧十斤八两”。

——摘编自《里耶秦简:“复活”秦历史》等

材料二 居延汉简显示,在西域屯田的小吏,按照要求必须“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吏还要专门读史书,写文件,练礼仪。汉代郡守设学,县官设校,配备经师,教授春秋,慢慢将不同地区的基层人民整合起来,聚合成一个大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潘岳《秦汉与罗马》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地方官吏的职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地方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ニ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演示图

——摘自曹康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变化的作用。
2022-02-20更新 | 54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48年,欧洲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瘟疫黑死病。这场瘟疫断断续续在1349年结束,但是很快接连发生了几次同样的瘟疫。瘟疫中,欧洲近三分之一甚至半数的人口死亡。经历黑死病的洗礼,医学开始走向职业化,外科和外科医生兴起,医院由主要隔离变为用于治疗,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经历了黑死病的冲击,欧洲旧的传统思维和思想秩序也失去了其原有的优势、为更加现实的思考留出空间,成长出了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科学的萌芽,从中我们已经能够真切地看到文艺复兴的影子。

——摘编复古赵立行著《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和动物的迁移导致了传染病大流行。由于土著人对外来的传染病缺之免疫力,天花、麻疹、流感、霍乱等病传播到美洲和大洋洲后,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从1518年到1600年,美洲有记载的传染病大爆发就有17次,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仅墨西哥一地在1519年以后的一个世纪内,印第安人就从2500万锐减至75万。据估计,近代早期3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有一亿人死于传染病。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黑死病肆虐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14世纪黑死病相比,16世纪“传染病大流行”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2022-03-05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考全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5 . 评价者所处的时代、标准等因素影响着其对历史事件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这说明,封建社会在当时还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还处于向前缓慢发展的阶段,而不是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也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邓广铭漆侠《北大大课堂宋史专题课》

材料二   与秦、汉、隋、唐的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之富强,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这是宋代统一特殊的新姿态。宋室之患贫,则因有几个特殊的原因……冗官耗于上,冗兵耗于下,财政竭蹶,理无幸免。虽国家竭力设法增进岁入,到底追不上岁出的飞快激增。加上北方的辽,西方的夏,两相逼桚(za逼迫),内外交攻,一个太太平平的统一政府,正如犯上了肺痨,虽无大病,却日就死路,这是宋朝的一个绝症。

——钱穆《国史大纲》(下)

(《国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撰写的通史性论著,19396月完成)

材料三   自从钱穆提出宋代“积贫积弱”说以来,人们几乎都将它看作是宋王朝的基本特点,但这并不符合事实。宋代地盘比唐代小,而经济却比唐代发达,财政收入也比唐代高。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主要在宋代,和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不贫,甚至还富一些。如从军事实力论强弱,宋比辽、金稍弱,进攻之力不足,防守则有余。和西夏比,实力还略强一些。蒙古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惟有宋能抵抗数十年,从世界角度说,也可算是数得上的强国了。如果从综合国力考虑,宋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和东晋相比地盘差不多大,经济则要发达得多,东晋并没有称“积贫积弱”,为什么单单给南宋扣上这顶帽子呢,显然这是不公正的。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1)指出材料一、二对宋代评价的分歧;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国史大纲》撰写的时代背景,说明钱穆对宋朝评价的出发点。
(2)依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宋代的评价是从哪一角度出发的?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同上述哪一材料对宋朝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2022-05-19更新 | 614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早期的地图基本上是手绘的。两宋时期开始制作石刻地图和印刷地图。石刻地图可以拓片的形式传播四方,印刷地图更可为一般平民收藏和使用。据《古杭杂记》载,“驿路有白塔桥,印卖《朝京里程图》,士大夫往临安,必买以披阅”。

宋代印刷地图流传下来的较多,多是作为书籍插图得以传世。大约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在儒学经典的图释中出现,可称为释经图,如杨甲《六经图》所附《十五国风地理图》、程大川《禹贡山川地理图》、傅寅《禹贡说断》所附《禹贡山川总会之图》等地图,以及程公说《春秋分纪》中的《九州指掌图》;第二种是类书插图,如南宋末成书的《事林广记》,地舆类有《历代国都图》《历代舆图》,宫室类有宋东京图三幅;第三种是方志地图,主要是各州县城市地图。

——摘编自《文物中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宋时期地图的特点,并分析其广为流传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两宋时期地图的史学价值?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在借签之前王朝社会救助思想的同时,建立了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颁布了不少社会救助相关法律,宗族和社邑组织在人的生老病死和婚丧嫁娶等领域发挥着作用,民间救助得到肯定。除了采取设立义仓、免除赋税、残疾人收养、贫民救助等行政性措施外,朝廷还开始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如以工代赈,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自救活动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救灾实施过程中构建起密切的协调配合机制,这使唐朝成为古代社会救助体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救助体制的规范化深受时人好评。

——摘编自丁建定《唐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管理》

材料二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紧密配合企业改革,其主要做法有:养老保险引入效率原则,坚持“效率优先,益顾公平”,激励劳动者通过勤奋工作、自我积累,为将来幸福打下基础;并须布《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社会救助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3年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今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作用。
2023-01-17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因素及历史过程,直接影响城市特点的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城市起源动因多样,安全保障、行政管理、交通枢纽、土地状况、农耕技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等皆为古代城市起源的动因。中国古代城市的核心区是行政和宗庙结合的功能区;背北面南成为公共建筑布局的重要主导原则;科举和官学(包括私学)机构是城市的重要设施;城市的行政、宗教、教育等设施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的腹地居民;工商活动一般在空间布局和营运上受到歧视和严格控制;城市虽设城墙和门卫,但一般人员的往来和在城内居住不受限制。……宋代以前,城市大多具有政治或军事功能,宋代以后,不断由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向经济中心、文化中心转移。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在乡村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数量大大增加,人口显著增长,规模日益扩大,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并逐步发展成为都市,……灿若繁星。中国城市文明自成体系,它是土生土长的,与世界其他城市文明特别是中世纪西欧出现的城市有很大差别。

材料二     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古希腊罗马古典城市,4世纪后,古典城市走向衰落,后多被废弃。二是中世纪欧洲城市重新兴起。开始于10世纪,13世纪达到高峰。城市兴起于封建主的土地上,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封建主经常把城市居民作为农奴对待,或者以领主身份干涉城市的经济活动,引起城市的不满。城市市民联合起来,通过多种手段(如行会)与封建主进行斗争,取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在争取城市自治过程中,国王经常站在城市一边,支持城市自治(如法国)……。城市的兴起,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中古时期产生的议会中,都有城市代表(如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说明那时的城市已经具有重要地位。19世纪开始第三次城市运动,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现代城市。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与古代中国城市在功能和影响上的不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9 .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有着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民人所屯聚者,谓之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防通者,谓之镇;亦有不设官而称镇……城市则是有着更加多元、开放特质的人类聚落,城市作为一个不同于乡村的聚合体,具有经济角色、政治角色、文化角色和流通角色四种职能。

——整编自周大鸣《从乡村到城市:文化转型的视角》

材料二   国王和城市市民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联合,壮大力量抗击地方贵族,国王赋予城市自治权,市民因此获得自由和管理城市内部事务的权力……“特许状”所规定的自治程度在各个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所不同。通过特许状,许多自治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城市通过自己的选举,产生议会和公职人员,组织行政自治机构,城市居民只能由自己的司法机关审判。

——整编自雷勇《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自治》

材料三   2019年7月6日下午2点44分,在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第55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址中发现了上万斤的炭化稻谷堆积,经鉴定,这些稻谷属于人工栽培稻。台上有多座大型高等级建筑,这应是城内最高等级的权贵——王的居所。……这些墓葬不仅规棋大,而且随莽品种类数量众多,有制作精良的玉器,包括带有神徽的外方内圆的玉琮、圆形的玉壁等条祀用具以及武器——玉铖,一些墓葬人骨中可以看到被兵器砍后留下的痕远。而同时期一般社会成员的墓葬随葬品则寥寥无几。

——整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人类居住环境演变的三个阶段。指出其中最后一个阶段居住环境的主要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西欧城市自治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自治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第55项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概括该遗址的考古发现所反映的社会特征。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人民生活保障建设。1948年,东北行政区委员会颁布的《东北公营企业暂行劳动保险条例》是我国在较大区域内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解放后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积累经验并奠定了基础。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一位得知此消息的职工说:“社会主义好,生、老、病、死有劳保。”到195211月底,全国实行《劳保条例》的企业达2860家,职工320万人。1953年,政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改的决定》。1956年,全国实行《劳保条例》的职工达到1600万,比1953年增加了近4倍,签订了集体合同的职工有700万人,比1953年增加了10倍,合计共有2300多万职工享受了《劳保条例》规定的不同保险待遇。至此,享受劳动保险的职工占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4%。1956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

(1)根据材料,概括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取得历史成就的背景。
2022-09-11更新 | 1916次组卷 | 14卷引用:海南省2022年9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