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95 道试题
1 .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     
A.减轻徭役和刑罚B.恩泽贵族C.削弱诸侯王势力D.增加税收
2023-12-20更新 | 81次组卷 | 3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3.34约52602.36
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023-12-20更新 | 167次组卷 | 5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A.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2023-11-05更新 | 292次组卷 | 100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A.利于加强控制地方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利于加强皇权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2023-10-24更新 | 4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由此可知,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A.解决了各民族之间矛盾B.加快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C.传播了“大一统”思想D.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2023-10-19更新 | 671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秦汉时期铸币情况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
自秦延续秦半两半两半两
文帝五年(前175年)四铢钱四铢半两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郡国五铢五铢五铢由郡国垄断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赤侧五铢五铢五铢(带红色镶边)由中央垄断
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B.王国问题渐趋严重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铸币制度日臻完善
2023-10-13更新 | 345次组卷 | 8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人类文明和历史学研究领域,科技革命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观察。在世界科技层次:科技革命是科技范式的转变,关注科技自身的变化。在人类文明层次:科技革命不仅是科技范式的转变,而且是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称,指引发科技范式、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的科技变迁。

——摘编自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预测及中国的应对之策》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火器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变法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这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23-10-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盐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表是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思想文化论争,据此可知(     
时间思想文化论争
20年代初至20年代末孔教之争、东西文化之争、白话与文言之争、新旧文学之争、科学与玄学之争、工化与农化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无政府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之争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社会史论战、唯物辩证法论战、民主与独裁之争、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争、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
A.马克思主义已得到普遍认同B.马克思主义影响逐渐扩大
C.中西方文明的矛盾日益尖锐D.反帝反封建成为民众共识
2023-10-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盐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代以后,观世音菩萨画像端庄,没有妩媚、妖娆的性感,身体被深深埋藏在衣服里。这主要反映了(     
A.艺术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之中B.西方绘画自由洒脱,强调意境
C.中国绘画内敛含蓄,凸显人性D.中西方宗教信仰体系的差异性
2023-10-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盐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