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民族内容梳理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古代羌人的分支,政权定都兴庆府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设立驿站,进行了制度创新
A.党项、女真、鲜卑、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女真、吐蕃、契丹、满洲D.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2023-11-10更新 | 279次组卷 | 81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机械工程邓玉函、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汤若望、徐光启等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李之藻、傅泛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美术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西洋乐器
建筑教堂、圆明园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续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释》
甲午战争后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
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1-06-05更新 | 643次组卷 | 17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不同时代的文学主流形式和内容节选。由此判断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为(     
文学形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
内容节选群窈嗟内安能使我今宵杨柳地也天也我见见了

A.表现出地域化特点B.形式多样相互影响
C.越来越走向平民化D.内容丰富贴近时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所示出自张正明的《中国十大商帮》,他对中国几大商帮的经营理念和存在时间进行了概括。由此可知,商帮(     
商帮经营理念存在时间
徽商贾而好儒,财自道生明中期至清中叶
晋商义中取利,信誉第一明代洪武间至民国时期
山东重土乐安,诚实守信明末至民国初
A.人员构成以血缘为纽带B.行商经营强调义利并举
C.与新生产关系同步出现D.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中国古代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天下国际责任观的表述,大家熟悉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六种国家身份。根据国家身份决定对外战略和国际责任原则,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国际责任观(见下表)。

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国际责任表现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郑和下西洋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维持越南等国主权,抗日战争、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抗美援朝

材料三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其中沉淀着民族的智慧、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2-07-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期间,有关日本军事和经济的信息。这些信息可用来说明

武汉会战

日军参战军队40万,伤亡15万

日军已无力在华发动新的战略攻势

日军在华24个兵团,日本国内只有一个兵团

1937年

日军军费32.71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69%

日本战争经济已显露出危机迹象

1938年

日军军费59.62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76.8%


A.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B.日本对华速战速决战略破产的原因
C.中华民族的抗战取得了初步胜利D.武汉会战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会战
7 . 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对苏联的基本态度,据此可以推知,当时的美国(     
19461杜鲁门明确表示,“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美国对苏联“不应该再做任何妥协”
19462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苏联“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

A.积极推动美苏冷战格局的扩展B.准备对苏实施强硬的遏制政策
C.试图借助于战争手段遏制苏联D.延续了二战期间对苏联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所示为1375~1790年中国白银比价的变化。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白银比价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年)黄金(两)白银(两)
137514
138515
139715
141317.5
148117
1573~162017~8
1628~1644110
1662~1700110
1790115

A.政府赋役征银的推动B.商业税成为政府的主要税源
C.王朝更迭造成市场动荡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
9 .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铸造情况。这一变化
A.反映了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B.体现货币走向统一的趋势
C.促进了赋役制度的日益完善D.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10 . 下表为安史之乱前藩镇与中央兵力对比,天宝年间,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据此表可知,节度使制
名称军队数量名称军队数量名称军队数量
中央军90000人朔方节度使64700人河西节度使73000人
平卢节度使37500人陇右节度使75000人北庭节度使20000人
范阳节度使91400人安西节度使24000人剑南节度使30900人
河东节度使55000人岭南节度使15400人

A.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C.造成官僚机构队伍臃肿庞大D.使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