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是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材料二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中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总结明清时期中原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措施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简称“岳麓秦简”。其法律文献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岳麓秦简有《质日》《占梦书》《为吏治官及黔首》和《数》书及律令类文献,即法律文献,法律文献约占到2/3。武汉大学测试中心做过老化程度和竹质降解度检测,专家评估是珍贵的秦简。岳麓秦简中首次出现的入一些律名,与云梦睡虎地秦简律典中的律名相当,内容相关,首次呈现的律令令文,在里耶秦简中得到印证。

材料三 岳麓秦简中律令简册在1000枚以上,其中律文约占1/4,令文约占3/4在岳麓秦简新出现的秦律篇名中,10种见于睡虎地秦简,4种则未见,如奉敬律,第一次见到。岳麓秦简新增的秦律条文大多也是首次面世。秦令在传世文献中,缺乏存在的确切证据。岳麓秦简不仅包含有大量的令文,而且这些令大多是比较完整的,往往还带有令名。岳麓秦简律令有细节性规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习俗等情况。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二,对岳麓秦简的可靠性进行说明,并归纳内容特点。
(3)阅读材料三,分析岳麓秦简的研究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统一后的秦朝的治国理念存在致命的缺陷:它只坚信旧时秦国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法治经验,单纯推行“以法治国”来统领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庞大帝国,根本上忽略了社会和人的思想情感的复杂性,强抓“政统”而缺乏“道统”,只抓“法治”而没有统摄人的思想灵魂的意识形态,加之立国日浅、始皇早逝,秦二世继位后密织刑网,奸臣作祟、统治者残暴腐败等因素,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化都达到极点,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大秦帝国最终走向了灭亡。

——摘编自陈鸞《春秋战国及其对后世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灭亡的原因。
4 . 为了治理好地方基层,加强中央集权,古今中外的最高执政者采取了诸多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央集权的元素。



图1秦始皇颁布统一度量衡的法令

图2秦朝交通大道

材料二   有位政治家曾经形象地用两个圆(如下图)来表示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联邦制,其中大圆代表联邦政府,小圆代表各州政府。


材料三   当地时间(2020年)328日,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表示正在考虑对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三州疫情严重地区进行以联邦政府名义下达的强制隔离。特朗普认为强制隔离可以有效控制纽约州等三州的疫情扩散。在过去的半个月中,纽约及其附近地区已经成为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特朗普此项表态遭到了纽约州州长科莫的强烈反对,他认为这么做是非法的也是不可行的,并且会造成混乱与恐慌。他还称特朗普的建议基本相当于“联邦政府向这些州宣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治家这样表示的理由?
(3)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制的优缺点。
2022-01-24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溱“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 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伯里克利在悼念公元前4 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 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 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 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 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柏拉图在评价雅典民主制时说,“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

材料三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 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 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欧美 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 . 国家治理是主权国家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是继承中国历代王朝传统而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对边疆地区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适宜边疆各民族习俗特点的管理边疆事务机构,并适时地颁布了相应的法制。清廷中央管理边疆事务的机构理藩院,与在边疆地区设置的各个施政部门分工明确。

乾嘉之际,《理藩院则例》修订告成,在边疆地区正式立法,用国家颁布的法律来约束各个民族地区活动,达到国家法制的统一。清廷从边疆民族地区特点出发,实行“众建而分其势”的基本政策思路。一方面分化和削弱边疆民族各部上层权势,同时又刻意加以笼络和抚绥,如朝觐制度、满蒙联姻。乾隆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从俗从宜”,“各安其习”。但在强调边疆地区的特殊性和制定特殊政策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各民族交流、影响边疆民族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如南疆实行的回汉隔离政策、在东三省和蒙古地区实行的封禁政策,迟滞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   1718世纪,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牢牢掌控着地方,地方政府仅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行使有限的权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央政府鼓励地方政府将服务项目承包给私人部门,并把一些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变为地方治理的主体。为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害,从前的地方治理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制约及同级各部门之间的分权,现在突出各治理主体间的竞争和协作关系。与传统的公众参与相比,新的参与方式使更多的低收入阶层市民进入地方公共项目的实际管理过程中。西方国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地方治理经验对当前中国地方治理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王堃《西方地方治理结构变迁的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
2023-10-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攻权。他们彼此征战,部族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宋太祖说:“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宋朝除国有土地即公田外,私人土地的交易只需要办理正常的交易手续。将交易土地的契约向当地政府呈报,得到政府的认可,盖上宫府的印信(这种田契谓之红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就算完成了。

——摘编自张云华《中国农地流转问题调查》

材料三: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吗》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负面影响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从此以后,在学术和仕进上,儒家被定为一尊,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的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17世纪以来,孔子文化及儒家思想在欧洲迅速传播,形成了兴盛百年的“中国文化热”。

——引自《光明日报》,熊玢《儒学在美国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核心思想及其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历史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理学代表人物(至少两人),并分析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深远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世界有何价值?
2023-06-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汶口发掘的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十四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葬品却达58件之多,有座墓中死者还头枕一支大象牙。

——《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山西省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出土了春秋后期的牛尊,特别引入注意的是牛鼻子上有外环。

材料三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材料四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摘编自郭尚或《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石器时代后期社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会给土地制度带来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与材料一所放映现象的内在联系。
2023-06-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加强统治是古代王朝的核心利益所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

——《朱子语录》

材料二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做到将“一切收了”的?
(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行省制实施的意义。
2023-01-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