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郑君之罪也。

……哥氏(哥伦布)之航海,为觅印度也,印度不得达而开新大陆,是过其希望者也。……若我国之驰域外观者,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故其所成就者,亦适应于此希望而止,何也?其性质则然也。故郑和之所成就,在明成祖既已踌躇满志者,然则以后虽有无量数之郑和,亦若是则已耳。

(1)依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在写郑和传记时采用的史学研究方法。
(2)阅读材料,梁启超指出了“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这一现象。结合所学,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
2 . 举荐和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设置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科目,通过地方举荐、中央任命的方式选拔人才。如果出现举荐不实或失真,察举者要受到惩罚;被举者任官后,一旦出现贪污腐败,不仅自己要受到惩罚,还会牵连到察举者。为了保证人才质量,东汉顺帝时,限制了察举年龄,引入了考试机制,并通过中央及地方的监察机构对察举推荐、考试复核的过程予以监督考察。

——摘编自薛德枢、徐杰《汉代察举征辟制度评析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唐代科举是一种荐举性质的考试制度。宋初围绕消除荐举因素,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细化完善。由多名考官分工负责,考官实行锁院制,考官及考试相关人员亲属实行别试,特别是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和誉录的办法,取消公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科举考试变成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纯粹考试制度。

——摘编自卓进、蔡春《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举荐官员的依据以及为避免举荐可能带来的弊端而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科举考试规则变化的主要着力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原因。
2023-10-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封建制较之奴隶制,无疑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对农民阶级来说,它并不是什么康乐世界,而是新的“枷锁和奴役”。

秦始皇三十一年,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使军功地主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另外,秦王朝实行“尊奖兼并之人”的政策,允许土地买卖,地主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攫取大量的田产,逐步形成了“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严重情况。无地或只有很少土地的农民,除了遭受高额的地租剥削外,还要向封建国家交纳口赋、柴草等繁重的赋税。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收成的三分之二都被地主阶级剥夺走了,剩下的部分很难维持家庭生活。

秦统一六国之后,不顾人民死活,“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给)其欲也”,无休止地征调兵役、徭役,那些被征当兵的农民,因路途遥远、条件恶劣,加上官吏的欺压,许多人惨死在戍守之地;秦始皇为了满足私欲,滥用民力,大肆修建官室、陵墓,造成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镶(饷),女子纺绩(织)不足衣服”“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的困境,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体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并对这一生产关系加以评析。
2023-12-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史学界把从1912年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这期间16年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直以来,史学界对这个政府的评价总是停留在原始阶段,普遍认为北洋政府本质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傀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马勇在其 2014年出版的《重巡近代中国》 一书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结合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评析材料中马勇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国有工业与国民经济概况(生产总值单位:10亿英镑)

年份194819511961197119771978
国有工业生产总值0.81.22.44.914.516.5
国民生产总值10.312.624.249.4129.0148.1
国有工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7.89.59.99.911.211.1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政府在实行国有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结果造成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的局面。而政府长期推行福利制度,不断增加福利开支,虽然使得英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有所改善,但也在财政、经济、社会各方面给英国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实现政府特定的社会目标,英国政府在对国有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支持的同时,要求国有企业承担非营利性社会责任,这造成国有企业挤占大量资金,加速了英国的通货膨胀。有时,政府甚至还直接介入企业的劳资谈判,使一般的经济问题演变为政治风波。

——摘编自刘晓平《战后英国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战略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英国国有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英国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举措,并谈谈你对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2022-08-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它的兴起是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危机同时发生的……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东方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从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

——吴于廑总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结束后,这种来自亚非拉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又开始出现更新的诉求。这一时期的反殖民运动开始超越民族国家关怀,试图追寻国际层面的平等政治秩序。这种政治实践,也给20世纪国际秩序中的“平等”问题带入了新的内涵。

——殷之光《国际主义:从第三世界独立历史出发的世界秩序叙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2022-07-15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进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16、17世纪的欧洲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而且可以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部分立法情况

1874年《工厂(妇女健康)法》获得通过。

1883年《工厂与作坊法》出台。规定:白铅工厂必须具备“通风设备、带盥洗室的宿舍、带有冷热水的女性浴室、舒适的餐厅、全套的工作服及口罩、工厂所有员工可随时饮用的充足的酸性饮料的供应”。

1889年8月30日,英国议会出台《棉布厂法》。该法案关注棉布行业中有害健康的潮湿、蒸汽等特殊问题。

1891年通过《工厂与作坊法》。明确规定:任何工作场所不得出现危害公共健康的恶臭或秽物,也不得违反此前法案关于整洁、通风、宽敞空间以及粉刷墙壁等方面的规定;经英国内政部授权,视察员可随时进入各类工作场所,如发现工厂或作坊中存在违规行为,将协同各地卫生部门进行查处;在规定期限内未做出整改者,将被处以每天10先令的罚金。

——据刘金源《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欧洲开展海外贸易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
2022-07-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肆虐成灾。1848年,英国创设了中央卫生管理机构——卫生总署,以全面介入社会公共卫生管理事务。然而,地方政府以侵犯自由和罔顾地方实际为借口,使得卫生总署的政策很难贯彻到地方。1857年,卫生总署被撤销。1858年,《地方政府法》正式赋予了地方政府清理污染物、建造公共浴池等解决当地公共卫生问题的诸多权力。1871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事务部法》,英国政府合并了济贫法委员会、内政部等涉及卫生管理事务的各类机构,将其职能归并到新成立的地方政府事务部,统筹负责地方政府涉及卫生健康问题的各类事务。这样,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终建立。同时,法国、美国等国家在公共卫生问题治理上都受到了英国的影响。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被纳入社会福利事业范畴,由联邦政府的卫生机构负责。地方政府在医疗应急管理制度上的差异、地方保护主义风气等因素塑造了“公共卫生联邦主义”,即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配合联邦政府来解决医疗补助、健康教育、卫生规划等方面的事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本地区利益为由拒绝配合联邦政策。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从“政府统治”向“多元治理”迈进,政府依靠市场机制,利用多元主体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依赖市场制度的弊病是,公共卫生资源和服务质量会因社会的贫富差距出现分化。同时,美国种族主义根深蒂固,有色人种难以享受与白人等同的及时治疗、低价消费处方药等卫生服务权利。卫生不公平的“痼疾”使得美国公共卫生治理困难重重。

——摘编自王聪悦《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沿革、经验与困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终建立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政策的变化。
9 . 西方殖民活动曾给殖民地人民造成过深重的灾难,也曾发挥过建设性作用,他们的殖民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在地中海地区进行了范围广大的殖民活动,建立了许多殖民地。


材料二   撒哈拉沙漠和沿尼罗河上游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这些障碍不利于殖民者深入内陆;非洲西部的大河和非洲东部的山脉形成天然屏障,非洲平直的海岸线,缺少优良港湾,也使得殖民者难以接近。美洲多良好港湾、多平原地带,比较有利于殖民者入侵。非洲直到19世纪末才被殖民者基本瓜分,美洲则在16-17世纪基本被殖民完毕。

——改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自然地理因素对殖民与被殖民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2)除了上述自然地理因素外,还有制度、技术、文化等因素会影响殖民活动。请任选一个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军长征历尽艰辛最终取得胜利。以下是国统区对长征的部分报道。

在湘江战役中,报道称,“匪实力被歼所剩无多”。
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报道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报道称,“匪前临大河,后有追军,势将被歼”。
193510月的报道称,“残匪入陕,北三边及保安一带,与陕北赤匪合股”。
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报道
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得红军长征胜利的全过程大白于天下,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传奇般的英雄事迹传播开来。董健吾受宋庆龄派遣前往陕北,在聆听王稼祥等人有关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并得到珍贵资料后,在国统区发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1)依据材料,指出国统区对于红军长征报道的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