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發、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统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西學、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 .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史实结论
A《人权宣言》标志着法兰西首次建立共和国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兰西建立第三共和国
C《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D1787年美国宪法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A.AB.BC.CD.D
2022-10-13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武汉,三年后武汉国民经济发生的巨变如图所示。此外,武汉国营工业产值比重由7.5%升至25.9%。对这些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A.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武汉工业总产值成倍增长
C.“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使得城镇职工收入上升
D.至1952年,武汉国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4 . 下表为依据史料统计出的明朝中后期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此时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
时间(年)1571-15751576-15801581-15851586-15901591-1595
平均每年输入中国
白银(单位千克)

41048

124050

187591

202453

218506

对以上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①表格数据反映的是史实,学者观点属于历史解释
②学者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体现出“全球史”的视野
③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白银输入迅速增长,表明中国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 . 材料       中世纪的学校是培养修士和神父的地方,各种年龄的年青人和一位教师坐在一起,能学多少学多少。1516世纪,欧洲学校教育开始按年龄和程度分班,每班有各自的教师,学生定期升级。拉丁文仍是主课,又增加了希腊文、历史和道德哲学。学习拉丁文(以及希腊文)是为了能够阅读抒情诗、演说、信札、历史以及哲学论文等古代著作,而这些著作为每一代受教育的精英提供实用的教训,他们或成为未来的大臣、外交官,甚至成为统治者本人。经过改革的教会认为,每一个个体都必须会阅读并靠自己的能力来理解经文。此时几乎欧洲每个地区都有了自己的大学。在许多捐赠奖学金的推动下,英国的文法学校(相当于中等教育),法国的专科学校在城市中纷纷建立。一些私立学校成为向工匠和商人传授必要技能的地方。有的学校为穷孩子保留了房间,并向他们提供简单的就业机会,以解决学费问题……牛津大学学生中约半数是“平民”。其中一些人获得了国王授予的不能继承的贵族头衔,从而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摘编自(美)帕尔默《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等


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从社会进步与近代教育发展的角度,对材料加以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10-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880年,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开工。他寄望:“今日之学徒,皆异时师匠之选,将来一人传十,十人传百,由关内而及新疆,以中华所产羊毛,就中华织成呢片,普销内地,甘人自享其利,而衣褐远被各省。”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此时清政府已经收复新疆   ②完整的学校制度建立起来
③该织呢局是洋务民用企业   ④内地民众放弃了传统服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抗战期间,华北根据地的春节文艺活动,开始改编原有戏剧、秧歌,如将传统剧目《打渔杀家》改编为《松花江上》,人物身份由“梁山好汉”到“抗日干部”;故事情节由“不堪欺压”改编为“反霸抗日”;结局由“自刎、流浪”到“被抗日联军营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改造传统文化激发民众抗日热情②抗日根据地借通俗文化宣传抗战
③抗战宣传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④通过文艺活动提高民众思想觉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雅典卫城是自然景观、建筑结构、公共用途的理想结合。卫城背后的山,既不会高到喧宾夺主,也不会低到可有可无。山与诸神庙的结合,让卫城变成了最理想的公共场所,战时,起着堡垒作用,和平时期,是人民朝拜的圣地。对外部来说,这也是希腊人自豪和力量、以及天才艺术创造力的有形物证。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作出这样的评价:“雅典卫城显示着希腊1000多年繁荣的文明、神话和宗教,包含了古希腊艺术的四个最伟大的杰作巴特农神庙、通廊、伊瑞克提翁神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传统思想的象征。”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雅典卫城是兼具祭神与防卫的建筑
B.雅典卫城是西方建筑史上巧妙利用地形进行建筑布局的杰作
C.雅典卫城体现了和平友谊、公平竞争、奋发上进等人文精神
D.雅典卫城的地位是古希腊文明的代表,是世界传统思想的象征
9 .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对这份奏折解读正确的是
A.希望兴办民用工业辅助军工
B.希望政府开采煤铁改善民生
C.建议增加投入解决资金困难
D.建议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