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受到侵略的广大亚非拉地区,生存竞争活动则在另一层面上反映出来。亚非拉各国既然被相互竞争中的帝国主义列强强迫纳入国家竞争机制,它们首要的目标就是努力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这种生存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日渐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亚洲民族解放斗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了进步作用,它唤醒了民族觉醒,启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为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更高阶段——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精神条件。

——罗超平《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浅议》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因素及目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社会建设与生态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1681年,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在漠南蒙古游牧地塞罕坝设“木兰围场”,以滋养武风,锻炼军队。据统计,自康熙二十年至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由此给塞罕坝的生态带来了巨大伤害。1863年,为了支付巨额赔款和庞大的军费开支,清政府首开围禁伐木,至光绪三十年(1904),累计130.3万亩林地开围放垦,原始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1933年2月,日本侵占热河省,塞罕坝丰富的森林资源成为其疯狂掠夺的对象。战争年代,山河破碎,塞罕坝山火不断,又让其雪上加霜。到1949年,塞罕坝地区已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摘编自三人石《塞罕坝兴衰简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向全国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1962年,林业部决定建立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同时从全国18个省市大中专学校抽调127名毕业生,塞罕坝复苏工程正式启动。塞罕坝人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高寒地区全光育苗技术,探索创造了“三锹半人工缝隙植苗法”“苗根蘸浆保水法”等造林技术。为防范火灾,林场建立了火灾预警监测系统,逐步形成了全天候、全方位、立体火情监控体系。林场从自然保护、经营利用和观赏游憩三大功能一体化经营出发,全面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能,提升森林质量。如今林地面积已由建场之初的24万亩增加到115万亩,每年可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累计上缴利税超过5000万元,为社会提供苗木2亿多株,为当地群众提供劳务收入1.5亿多元。2017年,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2017年“地球卫士奖”。

——摘编自自然资源部《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设立木兰围场的目的,并指出清代以来塞罕坝自然生态退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治理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3-06-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海湾战争等为标志,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战争舞台。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制定了周密的空中打击计划。其空中作战的首要目标就是领导机构和与之相关的设施。包括领导指挥设施、发电设施、电信和枢纽等。多国部队认为伊拉克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民用电视和无线电台的设施改为指挥自动化技术系统的备用系统,并利用它们作为宣传的主要媒介。因此,这些设施也遭到了打击。海湾战争中“爱国者”与“飞毛腿”多次进行对攻战,“爱国者”系统的核心是多功能相控阵雷达,雷达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完成对100个目标的搜索、跟踪、识别、干扰以及对导弹的中段指令制导和跟踪目标的末制导,而“飞毛腿”在发射后按预定轨道飞行,不受信息系统的实时控制,从而在对攻中多次败北。

——摘编自王凯东《信息技术与二战后局部战争的关系及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现代信息化战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梦龙(15271602年),北直隶真定人,明代名臣,“素具精练之才”。1563年,黄河决口沛县,朝廷使梁梦龙为河南副使,总领河务。其在治河过程中,“考箕诲钟,与卒同力,昼不敢庐,夜枕帻席衣而处河上”。又适逢大暑,瘟疫流行,梁梦龙便拿出自己的俸禄为得病的百姓买药,“饮诸役徒,活数万人”。1570年,梁梦龙巡抚山东,“齐鲁之间晏然”。梁梦龙巡抚河南时,值河南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梁梦龙精心治理下,农民起义销声匿迹,还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1577年,梁梦龙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在任期间,简军实,修马政,筑城堡,谨烽,慎择将领,军势大振。此外,梁梦龙对史学也有一定贡献。《史要编》是梁梦龙在近二十年的广泛搜读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它收录了历代史著的序、跋、表共115篇,包括正史三卷,编年三卷,杂史三卷,史评一卷。

——摘编自《明史·梁梦龙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梦龙的主要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梦龙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报道引起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他们认为孔夫子是最有智慧和道德的人,他的儒教治国使得中国繁荣富庶,安定开明,是其他国家效仿的典范。启蒙主义哲学家竭力将中国渲染成一个世俗乐园。中国的开明帝王,宗教宽容的政策,孔夫子的睿智,都使当时的西方人自愧弗如。然而,这股中国热于18世纪中期到达顶峰后发生了转折。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国内一连串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得中国在欧洲的威望严重下降。1793年英国特使马夏尔尼出使中国,由于觐见礼之争,被迫屈辱地返回国内,同时他把一个腐败盛行、愚昧落后、狂妄自大的中国形象带到西方。西方对中国的想象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缘于鸦片战争。东方帝国变得不堪一击,而更多亲临者的所见所闻打破了以往的高大形象。

——摘编自程蒙、龚灿等《中国的国际形象变迁》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成为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大国,在世界上形成了超级大国的国际印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在国际反恐、禁毒、跨国犯罪等方面做出了一些贡献,这些为美国树立了正面积极的国际形象。但是,冷战以来,从老布什时期的海湾战争,到克林顿时期的科索沃危机,再到小布什时期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再加上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所有的这些都大大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塑造了美国强权政治和霸权外交的国际形象,从而形成了美国国际形象的两重性。

——摘编自张昊《冷战后美国国际形象两重性及其原因简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一19世纪不同时期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分别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际形象两重性的涵义并说明影响国际形象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书·陈汤传》记:“(汤)前至郅支城都赖水……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阵)。”鱼鳞阵这种布阵法是罗马军队常用的龟甲阵。《汉书》记载了这个阵法,当然也可以表明这个新的西方罗马(大秦)的作战方式,西汉人已有所了解。《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裔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安息船人所说渡海需要的时间,应是指从地中海东岸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的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摘编自宿白《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但正如甘英西行受到安息商人百般阻挠一样,罗马帝国同中国的直接交往,同样受到安息的阻碍。因为安息商人为了维护自己经营丝绸中介贸易的巨大利益,一直不愿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直接交往。公元前1世纪中叶,一位传奇式的船长掌握了印度洋的季风秘密,这标志着罗马人掌握了季风航行技术;再加上罗马人拥有更加坚固和规模更大的远洋帆船,装载大量的船货,延长航程得以实现。据文献记载,无论使团,还是商人,都是趁3月开始的西南季风,从红海海口漂洋而来中国的。

——摘编自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交往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中国与罗马交往的条件及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帝即位之际问题很多,如臣重君轻、匈奴侵边、诸侯王坐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汉文帝采取了柔缓、德孝和刑威思想治理国家。在社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后,他鼓励老百姓勤劳耕作,采取了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和宽简行政、平狱缓刑的措施,凡事尽量做到温和、宽厚,以柔缓思想治国。同时,他不仅要求人们在言行方面服从统治,而且要在内心顺服。于是,他增强人们的德孝意识,让人们对“德”与“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适应统治需要,汉文帝用武力维持了较好的社会秩序,实现了国家安定,有效保障了其治国政策的顺利推行。三种思想和实践相互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汉文帝的治国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汉文帝仁君形象和西汉文景盛世形成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周世霞《汉文帝治国思想及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汉文帝的治国思想特点与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治国思想的历史影响。
2022-07-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到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反对旧司法观点和改革整个司法机关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改革运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一部分,它上承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制建设的成果与经验,下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制建设整个历程的关节点。这次司法改革运动是反对旧法观点和改革整个司法机关的运动,它的目的是“要求彻底改造和整顿各级人民司法机关,使它从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作风上纯洁起来,使人民司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能够有系统地有步骤地建立和健全起来,以便完全符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司法改革的步骤各大行政区一般都是先进行典型试验,并结合运动在省市一级司法机关逐步展开,然后自上而下推向各专区、县司法机关。

——摘编自侯松涛《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司法改革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司法改革运动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明清以前的绘画对于“自我”的关注较少。随着文人画审美意识的发展,同时明末思想界逐渐孕育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文人的思想、个性得到了解放,此时画家们高度关注“自我”。慢慢地“我”呈现于画面之中,自画像作品逐渐增多。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摘编自《中国习画·学术研究》之张怡:《明清自画像浅谈》等

材料二   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到:“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摘编自巩芹宇《明代中晚期肖像画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自画像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7世纪欧洲自画像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2-07-0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