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斯·韦伯曾指出,官僚体系的特点是理性的共同体行动,它所造成的“非人格性”一旦定型,就能够形成一种凌驾性的权力,“专制君主在面对官僚之优越专门知识时,也有同样的无力感,在某种意义下甚至比其他任何类型的政治元首都要感到无力”。

——摘编自尹敏志《军机处:帝王集权的意外结果》

材料二: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

材料三: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唐朝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前期对传统中央官制的继承和创新的主要史实。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2020-10-16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很多王国即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
2023-10-27更新 | 22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独立战争的硝烟未尽,美国却已险象环生:根据1777年《邦联条例》建立的邦联合国会,名为国家领导机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自身威望难于建立。1786年,马萨诸塞州负债累累、陷入绝境的农民们在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凸显了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在这种情况下,对外,无力在外交折冲中保护美国利益,英国拒不履行《巴黎条约》,而且与西班牙联手对合众国进行经济封锁;对内,则无法领导和协调13个州,各州自行其是,以邻为壑、不相往来。国内经济严重萧条,国债年息高达1200万美元,而国家年收入仅20多亿美元。

——摘编自百度词条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但是,印第安人和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邦联政府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国家结构形式发生的变化,并全面评价美国建国初的宪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引见诸胡使者,谓侍臣曰:“汉武帝穷兵黩武三十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知今日绥之以德,使穷乏之地尽为编户乎!”

——《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以茶治边”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统治政策,是融茶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经略政策。它随着唐宋时期茶法的形成、茶马互市的兴起而开始出现,至明代臻于完善。它以西北游牧民族生活必需的茶叶作为经济武器,通过垄断茶马市场、“以茶赏番”等手段,“俾仰给于我,而不能叛”,成为“制两番以北虏之上策”,在民族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摘编自郭孟良《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并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以茶治边”的积极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新兴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对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政治文化的选择的继承,是建立在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评系。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尤其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和形式上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备,造成官员人数剧增,官职冗杂,官僚机构庞大,相反行政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科举考试重才能轻德行,仅仅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工具而已。

——摘编自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秉持美国优先的原则,开始抬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英国等欧洲主要国家也开始提高关税。这一做法很快波及世界,国际贸易几乎成为一潭死水……在美国的倡导下,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下表整理了近代以来部分时段中国平均关税的变迁

南京
国民
政府
统治
时期
时间/文件平均进口关税税率
1929年前约4%
1929年《海关进口税则》约8.5%
1931年《进口税则》约10%
1934年《进出口税则》约25%
改革
开放
的新
时期
1980年 (执行195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52.90%
1985年《海关进出口税则》38%
1996年《海关进出口税则》23%
200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15.30%
201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9.80%
2022年《海关进出口税则》7.40%

——摘编自姚永超、王晓刚《中国海关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贸总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进口关税税率,指出两者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并分析各自的变化原因。
7 . 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国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早期国家,指的是一种不成熟的国家状态。具体到中国而言,早期国家大致为夏、商、西周时期。当时,虽然出现了以王室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但社会组织中的地域关系尚不成熟,还无法取代血缘关系的影响。因此,血缘关系的瓦解是早期国家向成熟地域国家转型的关键。

一—摘编自黄明磊《族群迁徙推动中国早期国家转型》

材料二   隋唐时期,国家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个巨型国家要正常运转、长久维系且有效率,没有制度的保障是无法想象的。唐朝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制度建设的典范。制度的完备对唐朝国家和社会的运作,尤其是促使唐朝走向强盛具有重要作用。唐朝崛起于东亚,制度的健全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摘编自李鸿宾等《中国通史大师课》

材料三   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1940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清晰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型民族国家理念。1949101日,随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理想从文本走向现实。

——摘编自石培玲《抗战时期的现代国家观与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思想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是如何进行国家制度建设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屡创新高。“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独享的地带,而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彰显了中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真正使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141224日《“一带一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依据及时代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1867~1959)在1949年回忆说:五十多年前,因为朝鲜的事件,中国和日本开战,结果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

材料二   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不三年,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而为中国再出发提供了一个现实可能性。

——摘编自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材料三   1905年冬,日本东京大森海湾,刺骨的海水凝固了一位中国湖南人的血液,他的名字叫陈天华。两年前,陈天华随1300多名留日大军,来到东京学习法政。在赴死前一天,陈天华留下了一纸绝命书,鼓励时人“去绝非行,共讲爱国”,不无悲壮而又充满着愤懑,使得前者赴后者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五十多年前”具体所指时期,说明“我们被日本打败”的结果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的巨大损失。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留日学生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为新中国外交成就(部分)

时间成就
194910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求同存异"的方针提出
19714乒乓外交,撬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
197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2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19791中美正式建交
2001上合组织建立,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20133习近平出访俄罗斯.首次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重要主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月—20139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原因。
2022-12-05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