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事件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唐的选官制度及相应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7月,美国人凯南以“错误”为化名,在《外交季刊》上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凯南在文章中强调,由于俄罗斯传统的不安全感和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苏联总是不断向边界以外的薄弱地区进行扩张;因此对苏联采取坚定而富有耐心的遏制政策,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戴超武《苏联外交与冷战的起源》

材料二   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说“(马歇尔计划)在很多程度上也是美国的生存问题”,“美国从它面对的世界共产主义安全考略就必须关注欧洲的复兴”“如果没有大量的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

——摘编自《战后历史资料长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南提出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
2023-12-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文德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5年2月,美国将早已制定的全面战争计划付诸实施。2月1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向约翰逊呈报了代号“滚雷”的对北越实施战略空袭作战计划。次日,约翰逊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批准了这个代号为“滚雷”的轰炸计划。2月26日,约翰逊又批准了向越南南方派出首批美国地面作战部队。美国酝酿已久的扩大战争计划终于开始行动了。3月2日,“滚雷”行动开始。那一天,123架空军飞机轰炸了北越的广溪弹药库和邦村海军基地。3月8日上午9时,美国海军陆战队两个营共3500人在岘港登陆,这标志着美国全面卷入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是美国侵略战争史上历时最长,耗损最大的一次战争。美国在战场上遭到惨重失败后,被迫签订和平协定,撤兵越南。

——摘编自曲爱国等《冷战期局部战争大参考1950-198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面卷入越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全面卷入越南战争的影响。
2022-11-1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列宁认为:“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国家里,第一个任务就是拯救劳动者”“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国家保险”。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发布《劳动保护和社会保证纲领》等法令。《伟大的创举中》一书指出:“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幼儿园……正是这些平凡的设施,在实际上能够解放妇女,减少和消除她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上同男子的不平等。”1977年颁布的苏联宪法规定,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支付社会保险金,个人受保情况与其贡献和地位相关联。苏联的社保制度还包括退休养老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社会服务保障和补助金制度。

——摘编自房管顺《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福利》

材料二 长期以来,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扶贫对象主要是农村无法维持生存者;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政府的扶贫救济方式主要是给钱、给物等,用这种方式救急,不能实现真正脱贫。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对象逐渐从绝对贫困人口向低收入人群覆盖。扶贫目标由贫困区域发展为贫困县,深入到贫困村中具体的户和人。扶贫任务从解决农村温饱转为巩固温饱、脱贫致富。开发式扶贫成为扶贫的一项基本方针,`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新型乡村旅游扶贫等等,多种多样的扶贫方式有力推动了农民脱贫,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郝志景《新中国70年的扶贫工作: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和前景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颁布社会福利法令的背景。并说明苏联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实施扶贫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政府致力脱贫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   16世纪初,欧洲传统的进口香料胡椒的价格在里斯本(葡萄牙首都)从每担80杜卡特(当时欧洲流行的一种金币)下降到每担20杜卡特,而同一时期威尼斯的胡椒价格却从每担42杜卡特涨价至每担80杜卡特。

——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一,指出数字符号各自代表的古代文明。
(2)有学者认为,材料一中世界古代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多元特征。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简述理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香料价格变化的事件,并说明原因。分析该.事件的影响。
2022-07-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命令,任命李蒸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当时国内局势混乱,办学举步维艰。李蒸就职当日分别拜访了李顺卿、李建勋、黎锦熙、刘拓、钱玄同等教授,他们被李蒸的热情所打动,于同年7月18日到校复职。同年9月12日,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李蒸发表公开演讲,他说:“盖教育专业,必须长期充分之训练,始有教人技术,与教人人格,及以教育为职业之志愿。”他还就师范大学设置的目的做了强调:“造就中等学校良好师资;造就教育行政人才;培养教育学术专家。”李蒸甚至致电教育部,慷慨陈词:“当此国难期间,教育救国,为刻不容缓之图;培养师资,尤为教育根本,不可一日中断。”

——摘编自梁严冰《李蒸与中国现代师范教育》


(1)根据材料,归纳李蒸出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后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蒸进行上述活动的意义。
2022-07-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东西方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路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人民强烈追求着政治上的和平与经济上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为科技的竞争,科技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从来没有显得如此重要。纵观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史,可以说中西方各领时代风骚一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而西方却后来居上,这其中的道理是值得当代人探究的。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科技属于农耕文明,而西方的科技属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是更加优越的。

——摘编自陈文斌《品读世界科学史》


材料包含着诸多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7-10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580-1590年,葡萄牙人每年运至果阿的生丝为3000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1635年为6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这些白银的大部分又流入中国。葡牙人以澳门为抵点,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据统计,1586-1630年,从日本长崎输入澳门的白银近1500万两;1557-164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为1亿两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又基本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转过来促进了工业范围的扩大……。”恩格斯指出:“由于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杨圣明、王茜《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逆全球化”思潮的谬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早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简析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世界市场新发展的表现,并说明促成新发展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国间的贸易壁垒逐步减少,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各国经济联系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各国贸易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上升。虽然国际贸易中还存在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但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国金融中心和金融机构连为一体,国际金融市场愈益庞大,资金调拨和融通更为便捷,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扩大。时间、地域已不再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大的障碍。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还只是一个被动参与的角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可以看作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的挑战的缩影。尽管如此,在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存的时代,中国必须主动融入国际社会,而不能被动地加入国际体系,中国不可能摆脱经济全球化这一现实存在的进程,而只能尽早做好准备,积极应对。

——材料一 、二均摘编自张茂明《试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运转的国际机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学者布劳特认为,西方世界的烟起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地理大发现后列强对美洲、非洲和亚洲人民的残酷殖民掠夺与盘剥,是殖民地人民的累累白骨和美洲等地的贵金属及种植园造就了西方世界的整体崛起。到19世纪末,随着德国、日本等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殖民瓜分的行列,要求分享“阳光下的地盘”。这不仅引发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非洲和亚洲的瓜分狂潮,也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殖民体系也孕育了促使其自身最终走向灭亡的种子。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了独立和解放,殖民体系因此逐渐瓦解。在这一进程中,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政策发生了变化,老殖民主义政策演变为新殖民主义政策。“新殖民主义不进行直接统治,而是承认政治独立”,“采取各种方式尤其是隐蔽的方式进行间接支配”。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体系中的现代民族国家,不仅把民族国家体系的范围扩大到全球,而且使民族国家体系成为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三类国家体系。

——摘编自刘青建《试析发展中国家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兼论殖民体系瓦解的经济根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殖民体系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