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之后,亿万年来相互分离的生态系统开始相遇融合,形成了“哥伦布大交换”,掀起了动植物以及人种的迁移融合狂潮。这一交换将玉米带到了非洲,将番薯带到了东亚,将马和苹果带到了美洲,将大黄和桉树带到了欧洲,同时也交换了一些不那么常见的生物。欧洲人所做的只是将大部分美洲和亚洲,以及小部分非洲改造成欧洲的生态版本,从而让他们这些外来人口更舒适地享用这块新土地。欧洲人的远征和扩张促成了全球生物物种的混杂、交换和融合,最终导致各大洲的生物种类越来越相似,同一化程度加深。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   新大陆的猪、马、牛、羊等大牲畜,也是从旧大陆引进的。时人戏称:有三大动物引领着大征服——西班牙贵族、猪和马。在土著人口纷纷死于病菌时,猪却大量繁殖。殖民者随处放养的猪,几乎是他们早期的唯一肉类来源,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马为欧洲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一定的军事优势。马作为畜力的使用,改变了新大陆以人力为主的劳动模式,影响深远。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物种交换带来的影响。
2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为贯彻落实理财改革的各项条目,适应审核环境变化,高效处理政务,元世祖时期的理财宰相卢世荣实施了一系列行政改革:

①提高行政效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变革原有不适用的管理、执行方式。

②调整体制结构。精简机构,新增理财部门,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配置权力。

③官员任命考核。剔除了世俗眼光,不问出身门第,选任有才能的人,体现出他任人唯贤的实用主义原则。官员升迁考核一律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整顿吏治,确立规范的人事制度。

④改善官员待遇。期望在不增加财政和百姓的负担的情况下,收取市场管理费,按比例抽取佣金,增加官员俸禄,杜绝贪污,妥善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吴晶晶等《元代卢世荣理财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世荣行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卢世荣行政改革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46年,天皇发布《改新之诏》,是为大化改新。第一,废除贵族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第二,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给6岁以上的公民分口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授田者必须负担租庸调;第三,改革官制,各级官员由国家任免,废除氏姓贵族世袭制,中央设立二官八省,地方设立省、郡、乡等。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图1   《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百年纪念

(该条约是1858年双方缔结的一项贸易协定,自1859年7月4日生效)


图2   圭亚那发行的纪念明治维新的邮票,呈现日本开通铁路的场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2024-03-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时,江、浙、闽、粤四地的开关和雍正时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与俄罗斯、朝鲜、越南和南洋各地以及部分欧美国家都有频繁的商业往来,输出的商品一般以棉布、丝绸、瓷器、铁锅、茶、糖为大宗,进口的商品则是哆罗呢、哔吱、玻璃、珊瑚和各种香料、海味等奢侈品。在嘉庆以前,清朝在国际贸易上始终保持出超的地位。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近代中外贸易以正当商品的贸易为主,还夹杂有鸦片贸易。在1871-1936年间中外贸易中,进口的棉布从30.5%下降到1.5%,钢铁从0.9%上升到13.2%,机械工具从零上升到6.4%;出口的茶叶由52.7%下降到4.3%,棉纱及棉织品由无上升到3.0%。尽管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极不平衡,但这种不平衡的中外贸易仍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不可否认的刺激和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秀琴等《略论近代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材料三   1978199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由206.4亿美元增长到1356.3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6%和14.6%。20022008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速达26.7%,其中出口27.9%,进口25.1%。自2001年开始,中国外贸顺差逐年扩大,至2008年已达到2954.6亿美元。

——摘编自《新中国60周年经济史记之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外贸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外贸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外贸发展的认识。
2024-03-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为了确保国家赋役征发,户籍登记要注明户内人口的姓名、性别、年龄、是否课田,土地名目、段亩、四至等。为防止脱籍漏户,沿用隋朝的“貌阅”制,即每年由各县对户口核查登记,上报州和尚书省保留。在户籍管理上,唐朝推行乡里制和坊村分治。乡里是地方自治组织,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最基层机构。管理者由民间实体家户构成,承担各种事务和责任。坊的居民主要是贵族和商人等,而村的居民主要是农民。坊和村都各自设职,掌管户口。坊和村之间,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不可随意逾越。唐朝还制定了有关户籍的律令,对不登籍之户,或“脱口者”,一经查出,“家长徒三年”。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后,重塑社会结构成为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新中国的户籍制度最先在城市酝酿确立,如北京在1950年初制定了户口规则,废除了国民党政府的户口管理办法,并进行户口清查,确立起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同时在农村通过查土地、查户口,废除了旧的土地及保甲制度,配合了土地改革,稳定了农村社会秩序。1953年,为了做好第一届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代表选举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全国人口登记办法》,通过人口普查为新中国户籍管理奠定了基础。到1956年时,全国性户籍制度建立起来,并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户籍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户籍制度的意义。
2024-03-01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重点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6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向美国提出了法美“永恒友好”条约草案。12月,美国国务卿在给法国的复照中说,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工具的条约,应由各国缔结。美国想把白里安建议的双边公约,变成一个多边的国际公约。1928年8月,美、英、法、德等15个国家在巴黎举行了公约的签字仪式,这就是所谓《非战公约》。

《非战公约》包括一个前言和三项条款。第一条规定,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本国政策的工具”;第二条规定,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第三条规定,任何国家只要同意本公约的内容都可加入,加入的通知送交美国政府即可生效。截至1933年,加入公约的总计63国。《非战公约》签订后,在国际上引起了一阵和平喧嚣。自此以后,自私的和敌意的战争俱认作非法。

——摘编自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力主将《非战公约》变成一个“多边的国际公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的签订产生的国际影响。
2023-01-05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段测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周是明代中叶“吴门画派”的精神领袖。他的山水画注重真实地再现自然的真趣,并倾注真切的主观感受。沈周在画面中融入了较浓的田园气息和烟火意味,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入世”情怀。沈周重视宾主关系而做繁简处理,突出主题,虚实相生,错落有致。他的代表作《庐山高》图,景色相当繁杂,通过山与云、石与泉的虚实穿插,层峦叠嶂的凝重与曲折高旋的山势之动静对比,使画面并不显得迫塞。到了晚年,沈周的墨法更趋精妙,《虎丘送客图》笔墨的融合更为浑然一体,墨色的融合也超越了前人,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沈周的山水画在艺术上集诸家之大成,广收博取,融会贯通,将宋人丘壑的苍茫雄健和元文人画的笔情墨趣熔为一炉,为文人画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并深远地影响到了后世。

——摘编自锁武通《浅谈“吴门画派”中的沈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周山水画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周对中国绘画史的贡献。
2022-12-23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90年代,晚清学界掀起一场汉语拼音运动,旨在通过给汉字注音降低汉字学习的难度,进而提高汉字识字率,达到开启民智的目标。晚清教育家吴汝纶对比清末中日两国语言文字后,发现日本妇孺学习日语时可以“自拼字画,彼此通书”。他极力建议晚清学部降低汉字的学习难度。晚清学界掀起的这场“汉语拼音”运动,推动了清政府在语言文字方面的改革。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中,特别提到各学堂须教授学生“官音”,从小学堂开始教授学生拼音字母,并将学习汉语拼音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官话的基础。到1911年,晚清学部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确定以北京方言为准的官话作为国语,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成为国家共同语。清末“汉语拼音”改革为民国时期的“国语运动”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实现语言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阶段。

——摘编自史玄之《清末新政时期语言规划与国家认同》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语言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语言改革的历史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1851年5月,水晶宫正式开门接纳参加开幕式的游客。作为东道主,英国希望通过展品来展现“文明、正直、努力、负责任和受人尊敬”的英国人形象。展厅中各种机器、工艺品、艺术雕塑,琳琅满目。重要的工业展品包括印刷机、蒸汽机、火车头、收割机、桁架桥、提花机、缝纫机和硫化橡胶等。在展厅的西北角,专门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驱动着各种机器,如造币机、拉线机、纺纱机、开槽机、抽水机等一起转动,让参观者惊诧于机械化的神奇魔力。针织机、缝纫机、洗衣机和熨烫机等发明,则集中体现了中产阶级关注家庭舒适的物质需求。

——摘编自傅新球《伦敦世博会:缘起、组织及影响》

材料二1889年世博会选址马尔斯校场以及毗邻的荣军院广场、奥赛河岸等地。法国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埃菲尔铁塔,它高达300米,总共使用了9000多吨钢材。与此同时,法国还兴建了一座在时人眼里甚至比埃菲尔铁塔更令人震撼的庞大建筑,即“机器官”,纯粹由钢材和玻璃建造,使用的钢材量是埃菲尔铁塔的七倍之多。在埃菲尔铁塔和“机器官”的两侧,人们还建造了美轮美奂的宫殿,用以展示各国的艺术品和工艺品。毫无疑问,1889年世博会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取得的一次巨大成功。它不仅构成了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中最耀眼的部分,而且给因1884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导致本国经济持续低迷,已风雨飘摇的第三共和国打了一剂强心针,证明了共和制度的优势与活力。

——摘编自乐启良《法国大革命百周年纪念和1889年世界博览会》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法两国博览会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两国博览会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2022-12-23更新 | 182次组卷 | 6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保证军粮供应,明代继承元代的军户制度,政府于驻军所在地分拨田土,兵士屯种自给。军屯组织与卫所制度相适应,因而卫所屯田遍及全国。洪武年间,明政府采取移民屯种的方式,将狭乡人民大量地向宽乡迁移。为了保障边防军粮供给,明政府规定盐商运粮到边地可以换取政府的贩盐执照,然后持盐引到指定的盐场领盐,再到指定的地区贩卖,即“开中之法”。至清代屯田种类繁多,数额很大。特别是在新疆统一后,为戍守需要,从内地调派大批军民到新疆,掀起大规模屯垦戍边的热潮。在天山南北,主要是在北疆地区大办各种屯田。屯田最初以军屯为主,并逐渐发展到民屯、遣屯、旗屯、回屯等多种形式。到1840年,新疆各种屯田共有屯丁11万多人,垦地近300万亩。

——摘编自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按计划有序展开,军队也开始逐步推行义务兵役制度。10月,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全部就地集体转业,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脱离军队系统,成为正规国营农场。随着兵团事业的发展,兴建了一大批工矿企业。其中包括钢铁、煤炭、建材、机械、水泥、造纸等生产资料工业,门类多达上百个。20世纪60年代初期,兵团奉命在新疆边疆地带建立农牧团场,以完成中央交付的屯垦戍边任务,兵团先后在2000余公里的边境地点建立了58个农牧场团。这些场团分布在新疆9个地区的26个边境县,形成一个纵深达30公里的团场带。在新开辟的绿洲上,兵团在我国较早实行机械化生产和科学种田,建立了大批社会化生产的国有农场。1988年以来,兵团每年拨出一定数额的款项用于扶持生活贫苦的少数民族职工,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摘编自李东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新疆地区屯田推行的特点及顺利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