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实行普选;在经济上积极恢复发展生产;在文化教育上开展文化运动,创办多所学校,实行国防教育,还发行了《新中华报》(后改为《解放日报》)《团结》《祖国呼声》等。陕甘宁边区的这些做法旨在
A.反击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制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C.巩固并扩大全民族抗战局面D.坚持推广井冈山革命道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1318日,被马克思热情赞誉为“英勇斗争的范例”的巴黎公社起义爆发。19171025日(俄历),俄国十月革命庄严宣告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从1871年到1917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越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疆域,在东方落后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巴黎公社起义对俄国十月革命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指引列宁确立俄国革命和建设任务,并为十月革命提供重要方法论。列宁也深刻认识到巴黎公社起义的重要地位,提出俄国革命要沿着巴黎公社开辟的道路前进,并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起义的论述中得到重要启示,为俄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指明了方向。历史实践表明,十月革命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俄国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吴日明《巴黎公社起义与十月革命道路的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5-27更新 | 32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公元前5世纪的《格尔蒂法典》,是古希腊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完整法典。法典共12栏,从第2栏第49行起,便主要规范关涉私人生活的婚姻、收养、继承、赠与、抵押、监护等方面的行为;法典第1栏第15行起关于主张自由人的诉讼,可以归入民法中关于人身权(身份权)的范畴。该法典
A.得益于罗马万民法的实施B.有助于公民政治的实施
C.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D.克服了直接民主的弊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晚期的粮食储备类型较古代增加了官民共储,即有官储、民储、官民共储三种类型,储存粮食的仓库也随之命名为官仓、民仓和官民共办仓。官仓包括常平仓、京仓、漕粮转运仓及营仓等仓库。其中常平仓设在各直省州县,储粮来源于采买、捐纳与截留,发挥着平抑粮价、灾年赈恤的作用,京仓(共17所)主要储存朝廷直接掌管的皇粮,漕粮转运仓(共7所)承担着转运各省运京漕粮的任务;营仓是为边防官军提供粮食供应而设的粮仓。民储和官民共储是指采用社仓、义仓等仓库储粮的行为。社仓设于乡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府干预与监督,储粮一般来源于民间自行输入。为鼓励民间输入粮食,各地制定了通过免差役、给匾、给顶戴、给花红等方式给予民间捐谷者奖励的办法;义仓为市镇的民办民管粮仓,直隶、山西、江苏、江西等省比较普遍。

——摘编自费佐兰、余志刚《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晚期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晚期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历史影响。
2022-05-27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自由车,1790年由法国人发明。1839年和1853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分别发明了自行车踏板,后来又有了一些发明,至1889年,苏格兰人发明了充气空心轮胎,形成了当今自行车的样式。鸦片战争后,自行车传入中国。据18681117日《上海新报》报道,当时上海街头已出现了自行车,不过仅有几辆,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人坐车上,用两脚点地而行;另一种靠蹬踏而行,“转动如飞”。随着自行车的流行,19世纪末,自行车修理业务已经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行当,销售自行车已成为一些外国洋行和中国商店的重要业务。20世纪初,自行车专卖店在许多大城市出现,自行车已经成了人们熟知的交通工具,但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世纪20年代以后,自行车业发展迅速。1928年,南京市有自行车590辆,1936年增至8944辆。1948年,上海市有自行车23万辆。

——摘编自闵杰《中国自行车的早期历史》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1949年,中国自行车年产量只有1.5万辆左右,1956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仅拥有6.7辆自行车。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行业以凤凰、永久、飞鸽、红旗、五羊等品牌企业为代表,形成了整车和零部件齐备、配套完整的生产体系,中国一跃成为全世界自行车产销第一大国;1998年,中国自行车出口1761万辆,首超过内销量;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自行车保有量已达到4亿辆,高居全球榜首。与此同时,中国的自行车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已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自行车的年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已累计出口超过10亿辆,进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当地人们便捷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进入21世纪,自行车行业已逐渐步入成熟期,用户增长速度逐渐变缓,行业格局趋向稳定。

——摘编自钟雁明《中国自行车如何“富起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行车业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行车业在现代中国的发展,并归纳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两汉时期,朝廷大力修建各类祠堂,主要有宗族祠堂、显宦名哲祠堂等,民间亦盛行立祠之风。这些祠堂规模宏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用来祭祀祈福、纪念缅怀和昭德劝来。汉代祠堂的兴盛
A.丰富了儒学思想的内涵B.促进了祖先崇拜观念的普及
C.扩大了儒家学说的影响D.便利了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活质量争论不休。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得到反映:

项目表现
衣着19世纪早期开始,就妇女的卫生和健康而言,廉价、易洗的棉布几乎产生了奇迹,棉纺织取代毛呢织品成为最受欢迎的衣料。装饰品也开始流行。
饮食不论贫富在吃的方面都有改善。17871796年间食物开支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73.5%;18301839年则为61.5%;18401854年间为64.0%e。
住房靠近乡村的是单门独户的别墅,城市的内环是手艺人的居住区,包括中产阶级居住区,他们的房屋是各家连成排的简单二层楼房,再往下便是工人居住的成排房屋和贫民窟。1840年后政府采取措施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工作包括吃饭在内的12小时工作日最为盛行。当时的确有一些部门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与其说是工作时间增加了,不如说是劳动时间的重新安排。在17501850年的一整个世纪里,几代英国工人所支配的平均非工作时间保持不变。

——摘编自舒小昀《从消费角度看英国工业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5-26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检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8 . 1841年,林则徐将《四洲志》《澳门日报》《粤东奏稿》等资料交付给魏源,嘱咐他编著一部拯救国家危亡的新书。1842年,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1843年出版。到1852年,经修订,《海国图志》成为百卷本,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等。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西学东渐的思想潮流开始涌现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
C.国内外变局使士大夫注目世界D.维新变法的思想开始萌芽
2022-05-26更新 | 742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检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9 . 1927年7月,斯大林提出农民要偿付一种类似"贡税"的间接税,即农民购买工业品时要"多付一些钱",而出售农产品时要"少得一些钱"。国家有时竟以低至农产品成本10%的牌价强制收购农产品。此外,集体农庄必须接受国营机器拖拉机站的耕作服务,缴付巨额实物报酬。这些做法
A.基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B.有利于强化工农联盟的统治基础
C.借鉴了宏观经济学说基本原理D.立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2022-05-26更新 | 834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检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古希腊人那里,诗歌和音乐密切相连,诗人同时也是音乐家,而且诗歌绝非纯粹的文学作品,它承载着希腊人的文化理想,传达着关于城邦、道德、友谊、爱情和生活的观念。诗人是希腊人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学校教育也因此成为公民教育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古代希腊
A.倡导文学与艺术的结合B.人文精神的社会氛围浓厚
C.注重培养公民综合素养D.诗歌成为主流的文学体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