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     
天宝元年
(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
(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
占全国户数
比例(%)
北方373665286688776.836.52
南方3117624150654851.6863.48
A.北方人因战乱大量南迁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
C.经济重心完全转到南方D.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前期主要是以小户型为主,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型家庭,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家庭观念的变化D.赋税制度的变革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工业1840—1945年平均中心变动轨迹(平均中心:通过计算研究区域内所有工业分布的平均坐标而得出。)

——据刘静等《中国近代城市工业时空演变分析》


提取材料信息,对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加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近代工业时空演变的趋势,阐释要紧扣中国近代的历史背景或重大事件,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5-27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第十三次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社区发展可以说源于历代民间的结社活动,包括社仓、义田、乡约、会馆、团练等。近代以来,民国时期基于对中国传统社会落后的反思及西方思想引进的影响,知识分子主导了有组织的社区发展实践,得到当局者的支持。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确定了11个城区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2004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2010年开始实施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表明了我国对强化群众自治的肯定,物业管理企业的介入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摘编自李东泉《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近代日本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包括医疗、教育、艺术、体育、看护等在内的多元化社会组织有效地延伸了政府职能,并与政府机构、民间企业和居民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动态协作关系,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需求利益表达和参与的渠道,也有助于居民社区意识和社区精神的形成。“公民馆”是日本社会教育的显著标志,成为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实体性机构,也成为社区实现文化建设的中心。“公民馆”发展了社区文化事业,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文化归属,有利于社区整合与社区治理。日本多层级圈的地域福利体制的主体是社区居民,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并使得社会服务与居民之间形成网络,强调通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形成社区互助,并且有相应的法律保护。日本以此构建的“福利性社区”能精确把握居民的生活需求并迅速做出应对,也能调动起居民为社区服的积极性及能量。

——摘编自李升、石长慧《构建“自立型地域社会”:近代日本的基层社会治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区发展的趋势,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日本的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2022-04-2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期由于土地兼并、豪强瞒漏,大量徭役负担转嫁到户小力单的穷人之家,导致农民纷纷破产逸亡,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财源枯竭,入不敷出。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对“天下田亩通行丈量”,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三百万顷。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进一步在经济政策和赋役制度方面深化改革,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成效立见。

——摘编自曹大为《评张居正改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基础和税收制度构建的特殊性,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在税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极小,且逐渐呈下降趋势,因而其财政功能和收入调节功能都极为有限。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特别是出于解决来华工作外籍人士的个人所得税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从1978年底开始研究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的问题。根据“税负从低、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1980年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摘编自赵仁平《近现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原因和意义。
2022-04-2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

其中,促成1835~1850年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制钱丧失竞争力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D.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7 . 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指出∶"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到1972年,联邦德国先后与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署条约,实现国家间关系正常化。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西方阵营加快分化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德国统一条件成熟D.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入
2022-04-08更新 | 40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1950~2005年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图中曲线的变化反映出
A.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博弈
2022-04-02更新 | 548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在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后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在东南亚交换香料,同时也把纺织品带回欧洲。到17世纪末,欧洲的毛纺织和亚麻制造商纷纷向政府施压,此后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打击印度棉纺织的进口。这些保护措施并没有帮助到羊毛和亚麻制造业,反而刺激了国内的棉花生产。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非生物能量驱动的机器开始纺纱。在整个18世纪,英国的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两百倍,其中94%的增长发生在1780年后的20年中。1815年后,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消灭了所有非欧洲世界的竞争对手”。1830年后,他们甚至开始在印度本地与印度制造商竞争。一旦印度人开始使用英国制造的棉纱和棉布,这就向世人昭示,世界棉花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60年后的30年间,欧洲大陆对印度棉花的消费量增加了62倍,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到19世纪的后三分之一,埃及、巴西和印度的棉花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上重要的新生力量。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关于棉花产业演变的趋势,并予以说明。(要求:表述合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111国家就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南北对话”举行和“南北委员会”建立,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综合战略进行了讨论。这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       
A.美国的全球霸权开始衰落B.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关贸总协定影响巨大
2022-04-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