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87 道试题
2022·河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在研究殷墟卜辞和墓葬时发现,商民族共同体中的王族、作为王子的“子某”所率领的家族在商民族中居于主干地位,各家族在经济上相对独立但对王朝负有经济义务。由此可知,商代这一家族形态(     
A.基于集体劳作的生产组织形式B.有利于商王权威统治的建立
C.加速了地区性行政单位的形成D.导致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出现
2024-02-07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B卷
2022·河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武灵王即位时,齐秦两强对峙,强邻逼境,胡人骚扰,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推行了“胡服骑射”改革。改革初期,反对“胡服”者颇多﹐为此赵武灵王与朝臣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初步统一了思想,对依然反对改革的宗室大臣则是不断游说。赵武灵王在说服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换上了被中原百姓鄙视的短裤小褂。“胡服”改革成功后,赵武灵王就带头练习骑马射箭。他带领部队攻克水草丰美﹑地域辽阔,有骑射传统的原阳(今呼和浩特东),在这里试点骑射改革。赵武灵王在全国特别是北方靠近胡人地区的百姓中广泛招募善于骑射的人,并改部分步兵为骑兵,收编边疆游牧民族的骑兵,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队伍。同时,他通过在代地经营胡马和迫使林胡王献马等渠道﹐获得大批良马,更换了原来的军队装备。赵武灵王亲自训练骑兵,并使骑兵成为军队的主力。

——摘编自许今朝《赵武灵王推进“胡服骑射”改革的艺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背景及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成功的原因。
2024-02-07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B卷
2022·河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南宋时,学者祝穆自编自刊的《方舆胜览》颇为畅销,在该书自序后面还附有两浙转运司发布的榜文:“窃恐书市嗜利之徒……或改换名目,或以节略……为名,翻开搀夺,致本宅徒劳心力,枉费钱本……如有此色,容本宅陈告,乞追人毁板,断治施行。”这反映出南宋(     
A.抑商政策影响图书市场的发展B.书籍刊售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C.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传播D.商业繁荣推动著作权意识萌发
2024-02-07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B卷
2022·河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记载,年轻时的郭解是一个漠视法律、作奸犯科、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分子。但成熟后,他“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逐渐受到人们仰慕。郭解迁徙时,人们送钱一千余万为其送行;郭解入关后,关中豪杰都争相与其交朋友;郭解逃亡中,临晋籍少公助其出关,并在官吏追问时为其仗义自杀。虽然郭解身上缺点、污点明显,但司马迁更看重他转变后表现出的轻利尚义、缓人之急、救人困厄等侠义精神,因而对其结局充满同情。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引用班固之言,歌颂自古以来这种井然有序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抨击“大夫世权,陪臣执命”和战国四君子“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的无耻行径,坚决反对郭解“驰骛于闾阎,权行州域”此等权利滔天的社会现象。

——摘编自车淼淼、尚小雨《论“两司马”的汉代三游侠书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司马”对郭解评价的不同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侠义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2024-02-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B卷
2022·河南·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大体都是官办的学校,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和选举制度有关。其非官办的,亦或具有学校的性质,如书院是。至于不具学校形式的,则有:(一)私人的从师读书,(二)或延师于家教授。其教授的内容,亦分为两种:(一)是以应科举为目的的,可谓士人所受的教育。(二)又一种,但求粗知文义,为农、工、商家所受的教育。前者既不足以语于学问,后者又不切于实用。这是因为从前对于教育,无人研究,不过模模糊糊,蹈常习故而行之而已。至清末,变法以来,才有所谓新式的教育,就是现行的制度。大学毕业视同进士,大学预科、高等学堂毕业视同举人。中等学校以下,分别视同贡生及附生等。这还带有政治的性质。民国时代,把奖励章程废去,才全和科举绝缘。

——摘编自昌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党和国家提出了以德智体美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三大改造”时期,党和国家提出要培养积极参加社会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四有”新人理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一步繁荣与进步。党的十八大后,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党和国家提出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走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党和国家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新中国初期提出的德智体美四育到“三大改造”完成后回归到德智体三育,从德智体三育又逐渐发展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据傅海燕《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二十大:全面发展教育政策的演进及其启示》

材料三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的发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进而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由为政治服务的教育向为现代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需要服务的教育转变,由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教育向适应乃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的转变,由移植模仿为主的导入式教育向自主探索、创造的开放型教育的转变,尤其是由教育的贫国弱国向教育的自足之国乃至大国强国的转变,为全人类提供了经济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差异悬殊的教育现代化后发国家的发展模式。

——摘自王明建等《新中国70年的教育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旧中国教育方针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旧中国教育方针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取得教育成就的历史经验。
2024-02-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B卷
2022·河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1年12月,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其南进战略正式付诸战争行动,但此时距其确定南进经过了一年多的犹豫和延宕。可以说,正是中国战场对日本的牵制,为美英军队备战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这表明(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日本南进战略开始于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C.太平洋战争最终将侵略矛头指向美国和英国
D.日本南进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2024-02-07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B卷
2022·河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从1519年开始的100年里,墨西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2500万,因天花、麻疹等病死亡只剩下75万。欧洲人将牛、马、羊、猪、小麦、葡萄、橄榄等带到美洲。据统计,现今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粮食作物,大约有1/3起源于美洲。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殖民扩张加速社会转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步D.资产阶级统治在各国相继确立
2024-02-07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B卷
8 . 黄宗羲认为,全国各级学校都应该通过“公议”的方式推选名儒担任老师,在特定的日子,天子和各级官员还要亲临学校,就弟子之列听讲,师儒可以就其行政失误提出批评。地方官员如果倚势欺凌老儒,学校的士子可以群起而驱逐之。该观点(     
A.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B.蕴含着一些朴素的民主色彩
C.顺应了强化监察制度的趋势D.揭示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法国启蒙运动分化成以伏尔泰为首的保皇主义者、以孟德斯鸠为首的议会主义者和以卢梭为首的共和主义者三个阵营。美国启蒙运动中,杰弗逊的激进主义、麦迪逊的温和论与汉密尔顿的美国式托利主义都有各自坚定的拥趸。英格兰和德意志也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启蒙思想家(     
A.思想价值取向殊途而同归B.社会理想与政治实践相结合
C.内部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D.尚未构建起系统的理论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10年,资政院议员以军机大臣副署制度为据连续质问其行政责任,要求军机处对资政院负责,军机大臣答复“不负责任“后,议员们掀起弹劾风潮,要求明定军机大臣责任,速设责任内阁,并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但这一弹劾因清廷反对而搁置。该事件(     
A.动摇了清廷的统治基础B.加深了清政府的认同危机
C.加快了清末新政的步伐D.反映了立宪与改良的分歧
2023-08-27更新 | 11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