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中国对外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某历史社团为研究这一课题,搜集到如下一些材料。

(1)请按图片字母所示史事的时序进行排列。
(2)以下有关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请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
A汉武帝时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
B通过遣唐使来华和鉴真东渡,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医学、天文、历法等传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     )
C宋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中国发明输往西方。(     )
D玉米、甘薯、马铃薯都是从非洲传入中国的。(     )
(3)为研究宋代海外贸易情况,社团成员搜集了以下材料,从材料的来源看,你将优先选择哪两则材料?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宋】李邴

材料二:凡大食、古逻、占城、麻逸、三佛斋诸蕃并通贸易,以金银、瓷器、市香药、琥珀等物。

——【元】脱脱《宋史》

材料三: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材料四:宋代海船(打捞残骸)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说说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呈现的趋势。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2 . 诗歌中的历史

诗歌可以反映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过去的时代。有小组搜集了毛泽东的诗歌,开展“诗何以载史”的项目化学习。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不可沽名学的“霸王”(项羽)生活在(     )(单选)
A.中华文明起源时期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时期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
(2)材料二中提到的秋收起义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以下事件不是在土地革命期间发生的是(     )(单选)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武昌起义
(3)材料四中“红军不怕远征难”,其中远征的起点和最终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分别是(     )(单选)
A.井冈山     吴起镇B.瑞金     吴起镇
C.井冈山     甘肃会宁D.瑞金     甘肃会宁
(4)毛泽东曾在遵义会议上说长征“是由于犯了路线错误,被敌人追赶得不得不走的。”这种审视历史的视角当是(     )(单选)
A.延续与变迁B.量变与质变C.目的与手段D.内因与外因
(5)若用于研究秋收起义,材料二属于(       )(A.文献史料/B.口述史料/C.实物史料);材料三除了能用于研究毛泽东重庆谈判后的心态外,还能用于研究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       )的信念。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签署了《(       )》。
(6)1935年,朱德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第一次提到“长征”一词,他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中将“长征”译为“Long March(直译为:长途行军)”;而国民党方面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一直将中共的长征诬称为“西窜”。你如何看待各方对“长征”表述的差异?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3 . 思想与实践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美法资产阶级率先践行启蒙思想,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1)完成下列结构图(填写字母)
A美国南北战争 B启蒙运动   C美国独立战争   D文艺复兴   E日本明治维新

(2)以法律的形式固定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是进入近代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选择。请依据表内法律条款的内容,将法律文献与相应国家的法律文件相匹配。(填写字母)

国家与法律

法律文献(节选)

A法国《人权宣言》①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B《德意志帝国宪法》②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C《合众国宪法》③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
D《日本帝国宪法》④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
E《王位继承法》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思想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名片独特的事物或杰出的人物,以其承传的文化,往往成为彰显历史的名片。阅读下列内容,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以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后人留下了恒久的记忆,成为世界文明的象征。

(1)请将下列图片内容与世界轮廓图中的大致位置相对应。(填写字母)

A.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场景(绘画)

B.史诗著作

C.苏美尔人的战车(绘画)

D.珍妮纺纱机(绘画)

(2)丝绸和瓷器都曾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名片,其中瓷器在异域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发生于(单选)(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儒家文化以其丰厚的历史积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国古代儒家先贤们深邃的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3)下列儒家先贤思想按其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① “致良知”       ②“为政以德”       ③“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③②

近代以来,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为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特征,成为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名片。

(4)将下列人物与其贡献相匹配。(填写字母)
A.但丁       B.甘地       C .列宁       D .玻利瓦尔       E.孙中山

人物

贡献

①提出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作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和手段。

③领导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独立

④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⑤领导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5)基于上述历史名片所反映出的人类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特质,概括人类历史演进所呈现的重要特点。
5 . 某学习小组绘制了以下时间轴,以呈现对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认识,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时间轴,同学们展开讨论。

时间轴一   从农业革命到信息革命

时间轴二   三次科技革命

——改编自《人类科技创新简史——欲望的力量》

(1)有同学建议对“物质传输”中不同阶段代表性交通工具的动力作出标注,请将图示交通工具与其动力相匹配。(填涂字母)

交通工具

动力

A蒸汽动力

B畜力

C电力

(2)有同学对“信息传递”中④处的时间节点提出异议。该同学认为此处忽略了中国人在这一领域的显著贡献。“中国人”应指(     )(单选)
A.东汉班固B.北宋毕昇C.元朝郭守敬D.明朝宋应星
(3)绘制组提供了相关材料。以说明绘制依据。据此,关于这一发明的历史影响,以下说法合理的有(     )(双选)

随着1454年(德意志人)古登堡版《圣经》的发行,广大学者获得了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能够对《圣经》进行讨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催生文艺复兴萌芽B.促进宗教改革运动
C.加速人们思想解放D.宣扬自由民主思想
(4)时间轴二的分期,与时间轴一有显著不同。该学者的分期方法意在强调(     )(单选)
A.人类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刺激作用B.科技革命成果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C.科技创新催生新材料涌现和使用D.科技发展促进现代交通体系完善
(5)关于科技发展历程,以上两幅时间轴都没有呈现(     )(双选)
A.农业、工业和信息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价值
B.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双刃剑影响
C.科技成果对人类文明交流的重大意义
D.科技进步的空间特征及其变迁
(6)时间轴是呈现历史认识的有效载体。基于以上学习过程,概括时间轴绘制突出的关键要素。
2024-06-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制度创新
(1)自国家出现以来,中国历代都制定了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对应的位置。(填字母)
A.分封制            B.中书省        C.军机处          D.郡县与分封并行          E.内阁制度
F.参知政事       G.中外朝制   H.行省制        I.三省六部制               J.内外服制

制度创新是隋唐时期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理解和解读隋唐历史发展的一把钥匙。以两税法为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2页

材料2:代宗时期颁布《禁富户吞并赦》:百姓田地,比者多被殷富之家官吏吞并,所以逃散,莫不由兹。                                                                           

——《全唐文》

(2)根据材料1,概况租庸调和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点。
(3)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原因。
2024-05-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六校联合调研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战争与和平20世纪是怎样的世纪?学者们对此存在争议。

材料一   在20世纪这短短的100年间,世界各地就发生了大大小小300多次战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整个世界范围内每天都有枪炮声,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人类拿着自己发明的枪炮屠杀自己。

——邱卫东《危机世界的N 场灾难》

材料二   1988年,政治学家罗伯特·杰维斯(RobertJervis)捕捉到了一个大家都关注到的现象:“战后最令人瞩目的特征是它是名副其实的‘战后’,因为1945年之后,大国之间再没有发生过战争。大国之间如此之长的和平期是史无前例的。”

——(美)斯蒂芬·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1)材料一、二对20世纪世界形势的看法有何分歧?
(2)下列五则材料中,支持材料一观点的_______,支持材料二观点的是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学者们对20世纪看法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2024-03-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8 . 谁是“千古一帝”?

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满怀激情地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在诗篇中他把秦皇和汉武并论。基于此,某班举办了一场辩题为《“秦皇”“汉武”谁的功劳更大》的课堂辩论赛。请你结合这次活动,探究完成相关问题。


(1)辩论赛开始之前,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几则材料,用以作证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巩固政权方面的相似性,你觉得其中不可能包含的材料是(双选)(     
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重视儒学
C.都铸造统一的货币D.都建立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2)正方所持观点是“汉武帝功劳更大”,反方所持观点是“秦始皇功劳更大”。为了论证本方观点,反方辩手出示了以下三幅图片,并提出,秦统一政权的建立和加强统一的措施,在青铜器上也有较充分的反映。请将下列图片和统一措施配对。

(3)正方辩手提出“秦始皇的暴政使秦二世而亡,其功劳无法与巩固加强大一统国家的汉武帝相比”的观点,反方辩手则选用“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以反驳。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的哪些制度?这些制度有怎样的意义?
2024-03-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历史原型为李泌)推行的新税法并没有在唐玄宗时期实施。后来唐代宗时期宰相杨炎推行了两税法。以下属于两税法内容的是(     
A.夏税秋粮B.交粮徭役C.夏稻冬麦D.男女均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请将以下历史事件加以排序,正确的是(     
甲、庆历新政   乙、岳飞北伐   丙、王安石变法   丁、澶渊之盟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C.丁乙甲丙D.丁甲丙乙
2024-03-0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