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8 道试题
1 . 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雨莎白二世去世,96岁的她在位70年,她是英国历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国王之一,也是目前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传奇”的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可以履行的职权是(     
A.有权提名内阁各部大臣B.监督议会立法和内阁行政
C.把控英国最高行政权力D.形式任命首相,是国家象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元朝在行省划分时将山川之险融入区域之内,形成了区域间犬牙交错,相互牵制的地理格局。这样做(     
A.彻底实现地区之间的和平B.体现了民族歧视政策
C.有利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D.维持了地方原有划分
3 . 秦始皇即位之初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号曰皇帝,闻太古有…死而以行为溢。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除溢法。这反映了(     
A.王权与神权结合B.中央集权高度集中C.皇权至上的理念D.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洋开发在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成就。先秦时期便诞生了“耕海”传统。逐渐发展出“以海为田”的经济结构和“以海为农”的农业意识,这与海洋贸易的逐渐没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海洋文学的创作也是海洋开发的重要内容,如唐代的《镜花缘》中描述了一个“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以讽喻现实中的人情世态。从总体上看皆为彰显儒家的道德和政治思想。

——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

材料二   西方列强对中国海洋主权的侵犯,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清晰地认识和接受了列强在海洋秩序中的主导性。他们认识到这场千年未有之变局来自于海上,欲兴邦强国,需重视海防。随着主权观念的逐渐生根萌芽,近代中国开始不断主动维护海洋主权,孙中山提出恢复海洋主权亦为实行三民主义所必须的思想。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据理力争收回被列强侵占的海陆主权,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拒绝签字也展现了中国对维护海洋主权的决心与态度。

——刘中民《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海洋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到国际海洋事务当中。然而国际现行海洋秩序依然存在不合理之处,美国主导的“自由航行”秩序的霸权护持功能愈加清晰,其合法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上捉襟见肘。

——孟晓宇《中国海洋秩序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海洋开发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海洋秩序观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推动全球海洋治理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一大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的书记是(     
A.李大钊B.董必武C.陈独秀D.毛泽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学素材的日益丰富
C.民主思想的产生D.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51219日,蔡锷历尽艰险,安全抵达云南昆明。时滇军反袁情绪十分热烈,中下级军官已开过三次秘密会议,酝酿武装讨袁。原国民党骨干分子李烈钧、程潜、熊克武等亦先后来滇,共同策划反袁战争。122122日,在蔡锷、唐继尧的主持下,又联合召开了第四、五次会议,决定立即发动反袁护国战争。1225日,正式宣布云南独立,武装讨袁,护国战争爆发。在护国军的沉重打击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下,袁世凯被迫于次年3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以“大总统”自居。蔡锷与唐继尧等立即发出通电,不仅不承认袁世凯仍为总统,而且要求对袁进行审判。这时,全国各地反袁斗争形势继续高涨,袁党内部也日益分崩离析。6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声中,忧病身亡。以反袁称帝为宗旨的护国战争随之胜利结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锷发起护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蔡锷组织的护国行动。
2024-01-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墨客挥犀》记载:“今人于榜下择婿…尝有一新后辈少年,有风姿,为贵族之有势力者所慕,命十数仆佣致其第…既至观者如堵。须臾有衣紫金者出曰:“某惟一女,亦至不丑陋,愿配君子,可乎?”少年鞠躬谢曰:“寒微得托迹高门,固幸,待更归家试与妻子商量看如何”,众皆大笑。该现象反映了(     
A.取士不问家士,婚姻不问阀阅B.社会风气开放,婚姻恋爱自由
C.科举的兴盛导致了婚姻不自由D.士族势力的强大导致寒门势微
9 . 明清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     
A.“存天理,灭人欲”B.“去伪存真”的童心说
C.“致良知,知行合一”D.“工商皆本”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某校历史社团开展关于“古代文学艺术之美”主题的活动,设计以下活动。


(1)探寻古代文学。填写出下列文学作品的时期。
时期作品
《诗经》
《史记》
《齐民要术》
《蜀道难》
《念奴娇.赤壁怀古》
《红楼梦》


(2)了解艺术作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下图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含有对历史史实和古代社会现象的高度总结,请任选一则文学艺术作品,以“文学艺术与时代的互动”为主题写一段鉴赏。
2023-12-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