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1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中赞扬中国君主的道德,他在转述雍正皇帝关于各地处理重罪案件,必须呈送皇帝御览,否则不得对人犯处以极刑的谕令时,发表了如下议论:“颁布这一敕令的理由有二。其一为:不得视人命如草芥。 其二为:君王对百姓须爱民如子。”伏尔泰对处于中国统治阶层的儒学文人也充满敬仰之情,“跟他们一道在北京生活,浸润在他们的文雅风尚和温和法律的气氛中,却比在果阿宗教裁判所陷身囹圄,最后穿着涂满硫磺、画着魔鬼的罪衣出狱,丧命在火刑架上,更妙得多”。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赞美和对中国开明君主社会的向往使伏尔泰将中国奉为理性社会的圭臬。他系统地阐述中国的历史、法律、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和风俗等问题,竭力推广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他指出“由于它(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以侧击路易十四崇尚的专制和不明白什么是宽大、容忍的缺点。孟德斯鸠认真研究朱子学中的世界观、宇宙生成论及政治理论。在中国理学家所推崇的理性观中,孟德斯鸠看到的不是传教士所抨击的无神论,而是宋儒的法治的政治主张。他“从朱熹的‘法者,天下之理’和‘礼法,应与时宜之’思想中得到启示”,在传世之作《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章,就开篇明义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人也有自己的法。”……孟德斯鸠也从中国文化中获得创建其“三权分立”政治理论的思想灵感。他指出正因为没有“法”的精神,中国“在开国初的那三四个君主以后,继任的君主就成为腐化、奢侈、怠惰、淫逸的俘虏”;“人们曾经想让法律与专制主义并行,可是任何事情一旦与专制主义联系起来,就丧失了自身的力量。”

——摘编自郭丽娜、康波:《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各有何发展变化,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借鉴。并概括启蒙思想家借鉴中国文化的目的。
2024-04-06更新 | 65次组卷 | 1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试题
2 .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其中解放军的好战士是(     
A.王进喜B.李四光C.雷锋D.钱学森
2024-06-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4月10日)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4-06-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而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五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材料中的现象说明(     
A.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B.区域集团化与世界一体化产生冲突
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两极格局取代
D.传统双边外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2024-06-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5 .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提交给国会的咨文中说:“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如果我们在起领导作用方面迟疑不决,我们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这说明美国(     
A.以帮助盟友义务B.以称霸世界为目的C.以和平发展为己任D.以对抗中国为根本
2024-06-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某文件中记载:“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该文件是(     
A.《宅地法》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024-06-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作为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该方针是(     
A.不结盟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另起炉灶”
2024-06-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迈开了蹒跚的步伐,冲击“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观念,拉开向西方学习的帷幕。近代开启学习西方先河的是(     
A.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B.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
C.林则徐“开眼看世界”D.胡适提倡“文学革命”
2024-06-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家国同构模式形成
C.大一统国家的构建D.民族认同不断增强
10 . 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该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封君封臣制B.井田制C.奴隶制D.幕府制
2024-06-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