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月27日,202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等成功入选。

材料一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松山考古出土的文物极其丰富,从2192座墓葬中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这些出土物几乎涵盖了黔中地区1400年的生活、商贸、信仰到丧葬等方方面面,集中展现出这一时期贵州生产、生活的社会变迁与历史的进步。在此之前,历史学界认为贵州有一段模糊的“中世纪”,秦汉以后的文献,记载或从侧面记载贵州高原的文献,主要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晋人常琼编写的《华阳国志·南中志》,而之后关于贵州的记述,多为只言片语,极为简略,甚至语焉不详。如今能见到的最早一部记载贵州历史的志书是《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而那已经是15世纪中叶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贵州古代的历史面貌一定会走出“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

——摘编自范同寿《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证明通道贵州的存在》

材料二   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是大运河通济梁开封段的重要文化遗产。汴河是流经开封的一条古老水系,古称派水。战国时期魏忠王利用派水开凿鸿沟,水行大梁。汉晋南北朝时期,改派为汴,汴河由此而来。隋大业元年开凿大运河,利用汴河改建通济渠,连通黄河淮河水系。《宋史·志·卷四十六》记载北宋时期都城开封“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汴河成为保障东京城物资供应的重要通道,堪称京师生命线。州桥是跨越汴河的一座重要桥梁,始建于唐建中年间,初以汴州桥命名,俗称州桥。其建筑也最为精美华丽气势宏大,《东京梦华录》记载“其柱皆青石为之……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锵海马水兽飞云之状”。州桥明月是闻名遐迩的汴京八景之一。汴京州桥不仅是运河与御街中轴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东京城最繁华最具烟火气的商业中心,甚至演变成为北宋东京城的文化标识。明初洪武年间重修后的州桥,桥高水深。此后一百余年,由于运河淤塞,州桥亦渐荒废。明末崇祯十五年,州桥与开封城一同被洪水淤埋于地下。

——摘编自中国文物报《2022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汴河发展历史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你对考古新发现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派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设置敦煌郡,并在郡城西面设置玉门关和阳关,扼守河西的大门。魏晋时期,中原战乱,不少大族和士人迁居河西地区,带来先进农耕工具和技术,推动敦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公元366年,僧人乐尊在敦煌城东南鸣沙山崖壁上开凿了莫高窟第一所佛窟。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等经敦煌西行取经,莫高窟作为西行者祈求道途平安的处所香火不断,日渐兴盛。隋唐时期的敦煌,呈现出国际大都市的风貌,汇聚不同的宗教、文化、艺术,招徕不同血统的民众在此定居。在统治阶级崇佛浪潮推动下掀起兴建石窟的高潮,一些大家族也争先开凿“家窟”。到武则天时期,莫高窟已经有一千多所窟龛,汇集了众多精美壁画、造像,成为佛教艺术的宝库。

——摘编整理自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

材料二   19世纪末,一大批西方探险家来到中国。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深入河西走廊,在敦煌莫高窟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廉价骗购藏经洞出土敦煌写本二十四箱、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这些藏品现分藏在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等机构,藏品由各科专家编目、研究,发表大量的研究成果。斯坦因撰写五卷的考古报告《西域考古记》,还编著有《千佛洞:中国西部边境敦煌石窟寺所获之古代佛教绘画》一书。由于他在探险中有着惊人的发现,并获取大量的珍贵资料,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勋号。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以白银五百两,获取写本、印本、文书、绢画等六千卷,并首次系统拍摄莫高窟照片数百张。由于伯希和通晓汉文,他获取了藏经洞中学术价值最高的经卷写本和绢本、纸本绘画,目前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

——摘编整理自《敦煌藏经洞·传奇继续》

材料三   国际博物馆界公认必须严厉阻止非法贩卖考古文物、艺术品及民族工艺品,但是我们应该以不同的感受及不同的价值来看待那些在早期获得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特点的作品。长期以来,无论是通过购买还是通过捐赠等形式获得的文物已经成为保存它们的博物馆的一部分,并已延伸成为它们所在国家的遗产的一部分……呼吁归还多年来一直由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已经成为博物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虽需针对个案具体分析,但我们应该承认,博物馆不只为某一个国家的公民服务,还为每一个国家的公民服务。

——欧美18家博物馆联合签署《关于普世性博物馆的价值及重要性的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敦煌莫高窟成为文化艺术宝库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坦因等西方探险家的活动。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宣言的看法。
2024-03-24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考古发掘出的部分唐朝文物统计表。表中信息可印证,唐朝(       )
出土地点出土文物
马来西亚的彭亨唐代四耳瓷尊
印度尼西亚唐三彩
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晚唐时期长沙窑瓷
A.国内商品经济繁荣B.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制瓷技术领先世界
2023-11-09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盛世大唐-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2022-07-14更新 | 2945次组卷 | 37卷引用:专题03 表明说明类选择题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年至2015年,我国对“丹东一号”进行了考古调查。201511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项目专家论证会,经过对出水文物的考察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判定“丹东一号”沉船应为致远舰,沉舰身份得到确认。


1清代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
清代姚锡光在甲午战后根据当时被日军占领城市绅民的口述整理成《东方兵事纪略》,详细记载了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的沉没过程。(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

2一截主炮管残片
一截主炮管残片,2014年出水。通过该残片对主炮进行复原,发现与“致远舰”配备的装备一致

3印有“致远”铭文的餐盘
“致远”专属白瓷餐盘,2015年出水。盘心印有篆书“致远”二字,上下排列,外圈为字母,上半圈为“CHIH YüAN”(“致远”的威妥玛拼音),下半圈为英文“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共同组合成一个圆形徽标。宽口沿处再绘一圈锦纹,并有描金(受海水侵蚀只存印痕)

材料二   关于“致远舰”沉没情形的描述在各方资料交出现了不同的记载:

2300吨的护卫巡洋舰‘致远’号,被日舰32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军舰立即沉没海中。”

——北洋水师总教习兼副提督汉纳根的书信

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 “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

——赵尔巽主编《清史稿》(1914年根据清廷档案、私家著述和文化典籍开始编订)

下午3时左右,战斗更加激烈。 “致远”遭到日军重炮轰击,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刻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仍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就在“致远”将要撞上敌舰的时候,不幸被一颗鱼雷击中,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爱国将领邓世昌》2015版(受赵尔巽《清史稿》记载影响)

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

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

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图3对于考证“丹东一号”沉船是否为“致远舰”的史料价值。
2024-03-3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7 史料价值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6 . 2023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位列其中。该遗址2号墓地出土的金覆面长18.3厘米,宽14.5厘米,重40克,含金量达88%(见左下图)。其实之前三星堆遗址5号坑也出土了一件金面具,宽度约23 厘米,高度约 28 厘米,可以独自立起(见右下图)。由此可知(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B.两地文明可能有某些联系
C.三星堆文明早于商城文明D.巴蜀文明来源自中原文明
2024-03-14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B.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
C.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
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2020-04-29更新 | 686次组卷 | 22卷引用:选必三第四单元单元达标检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亚地区阿伊哈努姆遗址(约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希腊人物和神像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的鎏金银盘、大夏和印度古钱,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A.迄今已知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B.亚述帝国统一两河流域的见证
C.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D.古希腊人建立海外城邦的例证
9 . 目前就大连出土的古代文物而言,汉代文物是大宗。除了主要用于宫廷赏赐的马蹄金外,大连还出土过带有明显中原特征的金质“十龙带扣”、“临秽丞印”、“千秋万岁”瓦当以及大量精美的陶器和不计其数的汉墓花纹砖。这反映出汉代时(       
A.大连开始成为中原与东北连接的枢纽B.边疆与中原地区的交流频繁
C.各地区文化发展各自成章又有所交融D.中原文化辐射范围十分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17—2020年,中国开办了“阿富汗珍宝展”;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成功举办“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并积极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用好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制度性权利,与各国共搭共建文物返还与追索新秩序;截至2022年,我国已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多个国家开展了40余项联合考古项目。这体现了(     )
A.世界遗产保护形成了共识B.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担当
C.世界遗产面临巨大的挑战D.中国引领了世界遗产保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