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2021年3月,《考古中国》发布了最新考古发现,距今有3000-5000年历史的三星堆古遗址出土了大批具有古蜀文化特点青铜、金、玉器等文物,与中原文化显著不同。这反映了(       
A.古蜀文化代表中原文化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C.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D.农业工具制造世界领先

2 . 1959年,在甘肃省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出土了授予老人的“王杖诏令”简册10枚;1981年,武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又征集到了出土于磨咀子汉墓的“王杖诏书令”木简26枚。这些诏令主要记载了尊敬老者、高年赐杖以及处决殴辱受杖老人等内容。据此可知,汉朝时期(       

A.政府注重基层治理B.关注教化成为社会共识
C.社会优抚体系初创D.程朱理学影响范围扩大
2024-01-31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考古学界在巴勒斯坦地区发现了公元前3150—前3000年的具有埃及文化特征或埃巴混合式风格的陶制品。此外,埃及的一些手工制品如调色板、陶器、石质工具、雕刻品等在巴勒斯坦地区也出土过。这些现象可用于说明(     
A.地区性帝国得到扩展B.古埃及制陶技术发达
C.区域文化的交流发展D.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
2024-05-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4 . 刻划符号是文字的先驱,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出土有刻划符号的遗址至少有17处。这些遗址时间不早于仰韶文化,地域分布广泛,包括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在香港、台湾也有发现。这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     
A.文字系统已经建立B.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C.文字起源的多元性D.华夏文明的延续性
2024-03-24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汉代海昏侯墓出土于江西南昌,考古学者整理海昏侯随葬品时发现:约240件玉器中,约70%为新疆和田玉;漆木盒中的虫草的外形与今青藏地区冬虫夏草一致;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都是骆驼造型。这反映了(     
A.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B.中央已直接管理西域地区
C.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久D.内陆与边疆地区已有交流
6 . 据考古发掘统计,在爪哇、苏门答腊、巴厘诸岛发现的中国铜钱,除少量唐代的开元钱外,大部分为宋代铜钱。在日本也有28处出土了中国铜钱,从唐到明共553000余枚,其中北宋的钱币占82.4%。据此可知宋代钱币(     
A.初具国际货币职能B.拓展了海外贸易范围
C.推动对外政策调整D.提升了民众消费能力
2024-02-0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海龙囤文化遗产本是一座规模宏大、防御体系完备的山城。最新考古发掘表明,其被称为“新王宫”的地方实际上是一处土司衙署遗址,其中出土了大量朝廷赏赐的青花瓷器。遗址有“前殿后寝”的整体布局,又有土司建筑特点,在嘉靖、万历时期达到鼎盛,毁弃于万历年间。由此可见,这一文化遗产
A.保存了古代中国成熟的军事防御体系B.见证了元明时期“改土归流”的历史变迁
C.是中央与土司始终保持良好关系的证据D.体现了古代中国一体多元的国家管理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8年,中国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铲起了一杯黄土,汉字鼻祖甲骨文、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等呈现于世,揭开了一个3000多年前的璀璨王朝的神秘面纱。下列关于该王朝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骨文成为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的重要资料
B.妇好墓出土的铜铲证明了当时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C.四羊方尊反映了当时青铜铸造的工艺水平相当高超
D.内外服制表明当时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官僚制
2023-04-13更新 | 322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库车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新疆阿克苏境内的遗址中,曾陆续发现“汉归义羌长印”“常宜之印”(常宜为汉代官职名)等文物(如图1、图2所示)。这些文物可用来印证汉代(     
A.对西域的管辖B.丝绸之路的开通C.与匈奴的和亲D.刺史制度的推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