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民族文化与历史之生命与精神,皆由其民族所处特殊之环境、所遭特殊之问题、所用特殊之努力、所得特殊之成绩,而成一种特殊之机构。一民族所自有之政治制度,亦包融于其民族之全部文化机构中而自有其历史性。所谓“历史性”者,正谓其依事实上问题之继续而演进。问题则依地域、人事种种实际情况而各异。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视角或整体予以论述。   (要求:视角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 如图所示是1958年沈凡漫画作品《最先进》。这幅漫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A.工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C.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D.“左”倾思想影响了经济发展
2024-05-14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19世纪初,俄国军队进入西欧,使成千上万的俄国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俄军将士深深地被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的进步所吸引。对于那些优秀的贵族军官来说,远征西欧使他们有机会直接会见那里的自由派人士。这可直接用于印证(     
A.拿破仑战争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B.反法同盟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C.大革命成为俄国改革运动的先导D.俄国资产阶级反思沙皇的集权体制
2024-05-14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一些旧歌谣、旧戏、旧民间文学等被改造成“新的娱乐”,如秧歌剧《捉汉奸》,演出后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由此可见,当时的这一活动(     
①对传统文艺形式作了全面改动   ②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和时代特征
③丰富了根据地民众的精神生活   ④旨在传承和革新根据地的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5-14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雅各布·里斯称,近代美国城市是一个“由各种异质成分汇聚而成的稀奇古怪的大杂烩”,是一个“混杂的群体”。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工业化运动引发城市化进程的无序发展
B.劳资矛盾加剧美国社会内部的分裂对抗
C.外来移民为美国工业文明提供持久动力
D.移民成为美国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6 . 如图所示为1893—1920年生产资料进口在整个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变化。这一变化(     

A.说明我国民族工业技术能力依然薄弱B.改变了我国轻重工业失衡局面
C.源于西方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倾销D.反映出我国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2024-05-13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表所示是明清时期嘉定府部分镇的经济状况。这些状况的出现(     
地名经济状况
罗店镇土产稻三棉七,农民生计惟赖木棉
安亭镇土田高仰,物产瘠薄,不宜五谷,多种木棉
七宝镇大熟所种,花居大半,豆次之,种稻者十不得一
南翔镇“沙土高仰,粒米不产,仰食外郡”“仅种木棉一色”
A.均源于新生产方式的发展B.阻碍了区域间的商业联系
C.彻底改变了市镇经济结构D.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商品化
2024-05-13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代《梦粱录》卷十六“面食店”条记载:“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这反映出宋代(     
A.各民族习俗差别缩小B.官府引导百姓生活方式
C.南北区域文化的融合D.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2024-05-13更新 | 3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1980年,联邦德国发布的某报告使用了“南北”概念,主张“北方国家”应向“南方国家”注入大量资本,以帮助后者实现现代化。1990年,联合国发布《南方的挑战》,要求帮助“南方国家”自主地实现发展本国的抱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经济区域化从封闭走向开放B.经济全球化进入亚非拉地区
C.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增强D.发达国家拉拢中间地带国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举国震惊。许多人认为技术上的劣势反映了教育的落后,从而力主进行大规模教育改革。联邦政府大幅度提升教育经费,为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提供资助。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通过,把教育与国防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场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英才教育色彩,是服务于整个国家需要的全国性运动,得到联邦政府和一些财力雄厚的基金会的支持。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第6卷)》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