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存在与繁荣或者建立在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或者能够从外部获得稳定可靠的粮食供应,否则便会危机四伏。因此历代帝王都把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粮食供给作为立国之本,从政策和法令上予以保证,制定基本的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遇到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力就会受到极大破坏,因此,历代王朝都建立基本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措施,使广大农民得到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接济,度过危机,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这就是义仓和常平仓的设置。

——摘编自杨海民《中国古代粮食生产管理研究》

材料二   隋代的粮食仓储有了很大发展,据《隋书·食货志》记述:“开皇三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邰、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炀帝时又在河南巩县东南原上置洛口仓,在洛阳北置加洛仓,这两个仓城共可储谷2600万石,足见隋代储积粮谷之多。从仓储形式上看,义仓的普遍兴建成为隋代仓储的一大特点。义仓的设置,对百姓确有好处,特别是设在乡间的义仓,不受州官控制,有灾时开仓较为方便,避免了官府赈给不及时的弊病。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府保障农业生产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朝粮食仓储的特点。
2 . [地图测绘与战争局势]

材料一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参谋本部乘机将大量专业人员派往东北和台湾,由此拉开了近代日本专业盗测中国的序幕。日俄战争后,参谋本部统一了测绘中国的比例尺,要求实地测绘十万分之一中国兵要地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军在扩大盗测范围的同时,开始在中国大陆长期部署专业测绘人员。1913年,参谋本部解散临时测图部,留下16个测绘员,隶属于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组成土地调查班,标志着日本在华正式设立了永久性日常盗测机构。从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在华盗测过程看,其顺序先是台湾、东北,接着是内蒙、山东、东南沿海、华北,再为华东、华中、华南,然后又回到东北。

——摘编自许金生《盗测中国:近代日本在华秘密测量史概述》

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出于独立军事作战与根据地发展建设之需要,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如由八路军总部测图室调查制印的辽县、黎城、襄垣、武乡四县的分幅路线图,不仅标有四县的聚落户数,还将日军在“扫荡”过程中烧毁的房屋占比精确到每一个村落。1944年绘制的《太原敌军军事设备图》等17幅平面图,均系军区情报侦察人员实地调查密测并编绘成图,可以清晰呈现出日军驻城及矿区、飞机场等军事设置布局。县图是现存数量最多的行政区划图,图上直观呈现了县、区政府驻地、县界、区界、辖村详情等信息。

——摘编自白如镜《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华盗测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盗测行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绘制地图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代埃及有一座官方石碑,显示了国王阿玛西斯在统治期间为阿匹斯神牛举行庄严葬礼的场景。“在象征天空的象形文字和带有翅膀的太阳圆盘下,国王跪在阿匹斯神牛面前,身体靠着脚跟、双臂垂在膝前、上身微微前倾,展现国王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古埃及(       
A.宗教哲学的原始性B.动物崇拜较为兴盛C.重视农业生产活动D.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希罗多德等希腊史家的记述、托勒密王朝碑铭文字(今埃及境内)均表明,古代波斯帝国统治残暴,镇压行省保持稳固统治。而现代对波斯波利斯(位于今伊朗境内)等城市考古发现,当时帝国是以怀柔政策为主统治境内其他族群。由此说明(     
A.文字史料比实物史料更为可信B.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不可采用
C.考古是辨识古代文明最终依据D.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记载真实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61年英国人在印度设立“印度星章”,星章拥有者位居英国骑士之列,截至1877年已达数百人。该头衔连同之后设立的“印度帝国勋章”,成为大多数印度人可以期待获得的仅有的欧式荣誉。这些举措(       
A.激发印度人民掀起反英高潮B.加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C.促使了印度种姓制度的瓦解D.强化英印帝国的统治秩序
2024-01-23更新 | 677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学者茅元仪指出,边海之地,贫民倚海为生,但其利甚微,而那些“奸巧强梁者,自上番舶以取外国之利,利重十倍故耳。今既不通番,复并鱼盐之生理而欲绝之,此辈肯坐而待毙乎!”。由此可见,茅元仪认为倭乱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限制B.朝贡贸易的兴盛
C.社会经济的落后D.海禁政策的实行

7 .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形成了系列决议,规定在军队各级均建立党的组织,以党的任务约束军队行为,将士兵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置于党的组织领导之下。这些决议很快在各地红军中贯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B.开始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D.成功粉碎国民党军事“围剿”
2023-07-26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875年,左宗棠获得慈禧授权,以商人胡雪岩的个人名义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所借款项用于支付西征军军响及购买德国军火。力主海防的李鸿章默许下属故意拖延拨款为胡雪岩还债,并向慈禧举报胡雪岩挪用借款私下牟利,朝廷很快将胡雪岩查办,这一事件表明(     
A.列强利用金融资本欺压中国
B.朝廷重臣存在国防理念分歧
C.慈禧对洋务派既拉拢又防范
D.清廷仍坚持严格的抑商政策
2022-07-14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某学者认为,古代印第安诸文明与亚非欧诸文明在所处地理位置上有明显差异,这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山地高原型文明的发展条件,亦即地理环境远比其他类型文明更为恶劣,故其文明的进化程度极为缓慢和艰难。这一观点
A.旨在强调欧亚文明的先进性B.反映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
C.说明自然条件决定文明程度D.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