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7 道试题
1 . 文化自信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易中天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李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天地之化日新。

——王夫之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唐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这段话是对中国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概述。选取材料一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指出其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空缺的内容。
明清进步思想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唯物论思想
唐甄大胆批判君主专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4-05-26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西县霖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是印欧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了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也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融合。……印欧人的第二次大迁徙因公元3世纪起匈奴人的西进而引发,难民们冲破罗马帝国边境,并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全线崩溃……占领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广袤领土,各自据地为王。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二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材料二   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种族组成方面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向美洲的大批移民,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把美洲从纯蒙古种人的大陆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洲人口猛增,这使得欧洲人在18世纪和19世纪大批移居西伯利亚和美洲人烟稀少的地区成为可能。今天,类似的移民潮正在出现,不过是反方向的——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现在,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长率是发达世界的两倍,因为第三世界的人口绝大多数是青年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期里,他们大量涌向发达国家。在美国,人口调查局1995年的一份调查透露,8.7%的人口(即2260万人)是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出生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印欧人两次大迁徙分别对亚欧主要区域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近现代移民美洲的历史性因素。
2024-05-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西县霖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面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图。这种人口分布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西葡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C.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D.西葡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2024-05-24更新 | 182次组卷 | 48卷引用:广东省揭西县霖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驳倒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海岸时刻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摘编自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开辟的史实(主要人物及航路),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国以后,回到鲁国开始整理文化(典籍)。因为时代的盛衰演变中,文化永远是走在最前面的,周代王朝的衰乱已经很严重了,所以孔子急于从事文化的复兴来力挽狂澜。

——摘编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梁漱溟等人主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对全盘西化,主张中西文化有机调和,批判性吸收借鉴西洋文明,才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出路。

——摘编自李世坤《试析近代文化复兴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党提出的政治文化里面,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作为口号越来越多地出现,这个变化我称之为“再中国化”。“再中国化”的意思是说更自觉地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作为正能量,我觉得这个转变很重要。

——摘编陈来《陈来讲谈录》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5-17更新 | 19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学者指出,12世纪罗马法复兴运动前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结束封建割据的状态,统一国家以促进经济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便是加强王权。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法的复兴(     
A.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B.与时俱进的法律特点
C.有利于强化世俗权力D.市民阶层的时代需求
2024-05-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宁市高考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7 . 7世纪至8世纪时,阿拉伯帝国多次向外发动战争,对被征服地区的异教徒征收了高于穆斯林的赋税,但并不强迫他们改变原有信仰。阿拉伯帝国的这种做法(     
A.反映了信仰自由的原则B.有利于缓和境内的民族矛盾
C.改变了政教合一的制度D.激化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
2024-05-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宁市高考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8 .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后,我国推行一系列改革,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实行合同制,放宽对外资企业从业人员的限制,取消实行40多年的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制度,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上述改革措施(     
A.使人力资源配置日益市场化B.提高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C.标志着劳动力开始自由流动D.适应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2024-05-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宁市高考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9 . 1918年前后,一大批“新知识分子”以政党团体的形式,直接从事对抗军阀社会的政治实践,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发展到要求对军阀社会进行“根本改造”“根本解决”。这些“新知识分子”的行为(     
A.表明北洋军阀的统治分崩离析B.为国民革命运动积蓄了力量
C.体现了中国革命任务发生转变D.说明政党政治不断走向成熟
2024-05-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宁市高考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10 . 江苏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145座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等生产工具在男性墓葬中共发现了28件,在女性墓葬中只发现了6件;纺轮都出自女性墓中。这说明当时(     
A.手工制造技术高超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存在简单性别分工D.国家形态初步具备
2024-05-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宁市高考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