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唐朝时期的绘画题材以释道人物画为主,但至五代时期,绘画题材则转变为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题材并驾齐驱。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治衰颓的社会现实B.儒学正统地位的消亡
C.包容开放的思想潮流D.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2024-03-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4世纪以后,西欧人口减少,土地相对充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粮食价格下跌,许多领主放弃了对庄园自营地的直接经营,允许农民支付一笔钱后离开庄园,自谋生路,领主出租自营地渐成普遍趋势。这种变化导致西欧(       
A.庄园制度巩固B.农民生活处境恶化C.社会转型加速D.自治城市开始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1965—1974年美国集装箱船数量变化趋势图。美国集装箱船运输业的发展(     

                                     图2
注:集装箱于1956年发明并使用,1966年开始全球运输,是国际贸易货物多式联运过程中的重要运输方式。
A.促进了运输工具和技术的变革B.提供了人们出行新方式
C.说明政府重视集装箱船运输业D.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关贸总协定在1948年生效时,23个缔约成员里只有8个发展中国家;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时,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到了52个;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首届部长级会议前夕,这一数字达到了96个,占了成员总数的3/4,这种变化是因为(     
A.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经贸格局的变迁趋势
C.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D.科技革命的影响与日俱增
2023-05-31更新 | 526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历史模拟测试卷(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美国政府在2015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表示要寻求与中国建立积极、建设性、全面的关系,但在2017年发布的“报告”中则指出:“中俄等修正主义大国寻求利用技术、宣传及胁迫塑造一个与美国利益与价值相悖的世界。”据此可知(     
A.美国追求超级大国地位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中美双方分歧难以调和D.美国秉持了冷战思维
2024-05-1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箴记载了大量优秀官吏的从政经验与为官之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官箴文化。商代《小人之攸箴》箴谏对象是商王,反对盘庚再次迁都。西周《虞人之箴》劝诫周王吸取前代天子沉溺田猎而亡的教训,规范天子行为。春秋《耄箴》系卫武公为鼓励臣下直言进谏而作。隋代戴逵作《皇太子箴》,唐初张蕴古《大宝箴》谏唐太宗。唐玄宗的《令长新戒》则是专门针对县令群体作的官箴,要求他们体恤贫苦,劝农养富,勤劳躬亲。宋元明清时期,官箴书的创作者主要为官员士大夫,如李元弼的《作邑自箴》、张的《仕学规范》等,所规诫对象主要是文武百官。一些地方官员甚至主动将官箴刻为铭石立于衙署堂前。

——摘编自时晓红《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在传统官箴历史演变过程中,始终将“修身、立德、公正、廉明”的政德内容放在重要位置。《周礼》“六廉”说基本涵盖为官者应具备的德行素养。汉代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举孝廉”,按照德、才、能的顺序考察官员。唐代选任、考核和监察官员,都将道德品行放在首位。清代孙嘉淦提出“居官八约”,概括了事君、共人、清廉等丰富内容。

——摘编自王杰《古代官箴的教化功能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箴对象的演变趋势。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官箴文化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曾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书中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趋势和途径。它发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无产阶级开始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C.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D.号召工人阶级开展合法斗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024-05-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依存于土地的农耕生活,决定了村民们开展社会活动——集市、婚姻、祭祀、庙会乃至乡里村社组织需要在一日的时间之内往返,即其活动范围都在“十里八村”内。材料反映出(     
A.传统村落活动空间局限人的认知B.人类文明形态呈现多样化趋势
C.人类集体活动促成了村落的产生D.村落发展促进了基层治理完善
2024-04-0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协商政治”制度的发育及演变

清末谘议局1907年10月 19日,慈禧太后命各省设谘议局。谘议局选举章程规定,只有地方士绅、举贡生员、文武官吏、拥有相当财产者和有中等以上教育背景者才能成为选举人。谘议局的地位几乎与督抚平齐,即谘议局可以对省内重大事宜进行监督。“公同集议”逐步演变成地方协商政治之初始形态。
重 庆政协会议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国民政府礼堂召开,会议代表由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青年党5人、民主同盟9人和社会贤达9人五个方面共38人组成。政协会议重点围绕政府改组问题、施政纲领问题、军事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问题等五项议题展开讨论。在理性与包容的理念下通过反复协商,最终签署了《政府组织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等五项决议。
第一 届中 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协商政治”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
2024-0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现代化在东亚(包括东南亚)的胜利进展是二战后最令人激动的现象之一。如果说,日本的繁荣还只是非西方国家发展的特例,亚洲“四小龙”的成绩又因其相对狭小的规模而限制其普遍意义,那么中国、东盟、印支国家的急起直追,迫使人们重新认识东亚奇迹。90年代以来东亚持续上升的趋势,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为展望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文化圈的前景提供了基础。

追根溯源,在历史上存在着一个极其广袤的中华文明圈。此文明圈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汉文化的学习和认同。汉文化圈包括中国、日本、越南、朝鲜等。经过中国文化改造过的佛教,传入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儒学在日本、朝鲜、越南已深入到各自的生活方式、伦理观念、政治制度之中,与在汉“文化圈”的核心地区——中国的表现形态非常接近。

——摘编自俞新天《东亚文化论坛》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就“中华文化与东亚现代化的关系”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2024-03-2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