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表为描写宋朝商业状况的史料汇编,据此可知当时(     
史料出处内容摘要
《宋史》凡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岭南商贾资生药及民间所织缣帛,非鬻于市者皆勿算
《西湖游览志馀》宋五嫂者,汴酒家妇,善作鱼羹,至是侨寓苏堤,光尧(高宗)召见之,询旧,凄然。令进鱼羹。人竟市之,遂成富媪
《人蜀记》有妇人负酒卖,亦如负水状,呼买之,长跪以献
《夷坚志》媪李二婆,居于南草市,老而无子,以鬻盐自给
A.妇女已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B.城市的服务功能较为全面
C.民众投身于商业的意愿较为强烈D.普通百姓的生活境况艰难
2024-03-06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全国卷统编版02)(12+3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春秋时期诸侯所铸青铜器的铭文中有“徐王”“越王”等称谓,而《左传》等文献却称上述诸侯为“子”。由此可知(     
A.该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B.出土文物信息较为可信
C.当时各国君主专制逐步确立D.史料会体现一定主观性
2023-12-18更新 | 1273次组卷 | 8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3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公司)1912年获利4万余元,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是(     
A.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024-05-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法是国家通过行政权力向全社会推行的基础性时间制度,近代以来传统历法的权威性不断遭遇挑战,从而出现新的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中首详各省节气时刻及昼夜长短诸例,天之道也;次列八卦方位二十四山、九宫紫白诸局,地之道也;中列十二月七十二候等类,时之道也;内复备人事之趋避(包括“御用六十七事”及“民用三十七事”)、吉凶之向背,人之道也。……顺之者昌,违之者殃。

——据清代缪之晋《大清时宪书笺释》(雍正元年)

材料二   民国历书以授时为主,旨破除一切迷信。凡旧历书中之所谓方位、临值、宜忌等项,悉数删除,而以天文图说代之。

吾国近数年来讲求新政,亦仿用七日休息之例,而每过七日谓之“星期”而休息一日,而星期以次各日则谓之星期一、星期二等日,夫所以遇七日休息者,盖欲与世界大同,……而与环球各国亦不至彼此参差。

——据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二年历书》

材料三   采用阳历的好处:“可以增进人民国家观念。”“历本一日不统一,时间经济之进行,即有一日之妨碍。”

——据于长缨《阴阳历在经济上之价值》(192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历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政府改旧历行新历的背景及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视角谈谈你对民国历法改革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末年,太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春秋时齐相晏婴继承他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和与同异”。孔子基于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继承并发展前人关于“中”与“和”的观念,提出了中庸思想,进而上升为“和而不同”“和为贵”这些经典命题。子思继承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中庸》中对“中”与“和”这两个观念加以联系,提出中和思想。在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家不断充实中和思想的内涵,使之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哲学智慧。

——摘编自陈苗苗等《儒家中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材料二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和互助论的影响。在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中,他通过对调和本义的研究,把调和定义为两存和竞立,并以调和对近代中国新旧文化和中西文化进行理性思考。在新旧调和中,他主张用新的取代旧的,立足点在于开新。在中西调和中,他主张由吸收西洋文明的长处逐渐转变为在融合现有东西文明基础上创造第三种文明,十月革命后他认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由此,李大钊的文化调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独特性,也成为形成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动因之一、这使他的前后期思想处于一种转折与连续中。

——摘编自杨芳《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提出“和而不同”思想的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当时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和思想的当代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约公元前17世纪起,两河流域出现了官方“界碑”。界碑上的文本均有着“他(王)量地并授地与(某人)”,或“王遣(某人),使他们量地”的刻文,同时罗列了土地交易时在场的证人名单、土地的买卖价值,以及转移产权的时间和地点。这表明当时西亚(       
A.土地买卖普遍B.以法律条文维护买卖双方利益
C.契约思想出现D.重视明晰产权和保护私有财产
2024-05-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最后一卷文综考试试题-高中历史
7 . 在黄宗羲看来,明代科举制下,人才上升途径完全统一于八股时文的评比,虽然看上去特别公平和严格,但实际上造成大量不学无术之徒通过强行记诵八股“优秀范文”走上他们并没有能力承担的岗位。据此可知,明代科举制(     
A.考试程序规范B.形式僵化,脱离实际
C.丧失选官价值D.注重理论,流于空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指出“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李大钊认为“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这说明他们(     
A.极力主张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混淆了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
C.纠正了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D.认识到了文学革命的政治价值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023-09-15更新 | 3639次组卷 | 30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2023-07-10更新 | 3874次组卷 | 2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