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8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数学历史悠久,周代“六艺”中就有“数”的内容,历代天象观测、历法编定等均须依靠数学知识。汉代的《九章算术》通过具体问题的应用运算,在分数、开方、线性方程组、勾股等多方面领先世界。魏晋的刘徽、南朝的祖冲之及其子祖暄,都是世界级数学家。隋唐置算学,与太学并立,将前代的十部数学专著作为讲习内容。宋元时出现了以秦九韶、朱世杰等为代表的杰出数学家,明清时期,官方数学教育衰落,西学传入,中国传统数学受到冲击。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奕䜣等人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清廷遂于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在各级学堂开设数学课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已“与欧美日本并驾齐驱”,大学纷纷成立数学系。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拥有一批年轻的著名数学教授,如华罗庚、陈省身等。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设立自然科学院,开设微积分、微分方程等数学课程,培养专门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作用愈益突出,中国科学院设立数理化学部,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以来数学受到重视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启示。
今日更新 | 2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概括出1900年~2000年世界变化趋势,并加以阐释。(要求:趋势正确,观点明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今日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些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此后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机械工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十年间创新成果丰硕,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国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等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徐念沙《十年辉煌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等

(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今日更新 | 8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真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建立初期依附于农村及封建主,但城市居民有一种强烈的共同意识,那就是以和平方式要求领主承认城市自治;如果这项要求被拒绝,就改以暴力方式,很快城市取得自治。自治城市是当时经济、商业中心,其新的生活、消费方式深深地诱惑着封建主阶级,他们在痛苦、羡慕和无奈的感情下,纷纷以住户和消费者的身份住进城市,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其货币的所有量。最初的做法是用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和徭役地租,或雇工经营土地;一部分人转向经营工商业或金融、航海业,甚至将目光投放于海外,一批批受到封建主支持和鼓励的海外航海探险队踏上征程。同时,贸易平等原则也逐渐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人们将封建庄园中等级与身份隔离的意识逐渐淡忘。

——摘编自胡杨《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启西欧工业化,大量农村人涌入城市,生活理念、思想观念逐渐与城市趋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主要国家都大力兴建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差别因而缩小,乡村经济结构和人口从业结构也“类”城市化。然而这一过程以牺牲乡村为代价,大肆从农村攫取生存资源,乡村的发展空间被挤压;乡村经济结构及发展方向以为城市控制的市场为转移,农村工作机会流失,大量青壮年外出,留守老人更感精神孤独。政策的制定者往往来自城市,制定规划时常常出于各种目的而忽略相关重要信息,以致缺乏全局性,城乡越来越同质同构。

——摘编自刘景华《工业化以来西欧的“乡村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实现自治的主要路径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欧近代的“乡村城市化”。
昨日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广东在反帝反封建道路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上作出贡献……

——刘云波《近代岭南文化的三大核心精神》

请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回答。(要求:观点明确,逻辑通顺,史论结合)
昨日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部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民族独立到新兴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新兴国家的发展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某同学在对此历史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作了一个相关时空轴。

(1)请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下表为某同学所收集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些大事。

亚洲国家/区域内容
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民族党实行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
印度甘地和国大党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伊拉克民族独立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2)依据表中描述,对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征予以简要说明。

材料三:20世纪60至70年代,巴西经历了经济增长和人口爆炸,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不断扩张,贫困地区变得越来越穷。军政府以廉价劳动力以及宽松的环境和税收法律来吸引外国投资者。商业化使更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人数超过了新工业所能吸收的范围,导致里约和圣保罗出现很多由黑帮控制的贫民窟。军政府严重依赖核能和矿业项目的支持,这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的通货膨胀。高通胀耗尽了储蓄,并服务于外债,使巴西的经济陷入瘫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缓慢改善,但是隐藏的不平等问题从未得到解决。为控制高通胀实行的财政紧缩计划,差一点关闭了健康和教育系统。在这样不稳定的时期,国家本已很严重的腐败,变得更加严重。

——摘编自(美)凯文·贝尔斯《用后即弃的人:全球经济中的新奴隶制》

(3)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你认为以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出路在哪里?
昨日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农耕文明与疆域变迁]

材料一

西汉形势图

张骞“凿空”后,西汉开始控制西域,第一次形成由河西走廊连接中原和西域的版图,形状如图。

西汉末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东汉前期,朝廷恢复对西域的管控。东汉末年,中原政权再次失去西域。曹魏西晋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再一次形成。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域为高车等游牧政权所据有。盛唐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又一次形成。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二   中原王朝一般属于农耕政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经营的区域往往是农耕区。其疆域也往往以该区域的边缘为界:北阻大漠、草原,沿年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修筑长城,区隔游牧;东南阻于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西南阻于山高流急的横断山脉和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只有西北沿河西走廊的狭长农耕带通向新疆。

新疆以天山为界,北有准噶尔盆地,南有塔里木盆地,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雪山融化,形成了绿洲农业,也便于中原王朝驻屯军队。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版图相较秦朝时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设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形状版图反复出现的原因。
昨日更新 | 3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
8 . 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这种演变(       
A.受益于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B.促成近代中外关系的平等
C.体现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向D.适应晚清政治体制的变革
昨日更新 | 44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国社会变迁时序表

国家

思想解放

社会革命

科学中心

工业革命

专利中心

意大利

14801640

18481871

15401630

18401910

15世纪后期

英国

16001730

16401688

16601760

17601840

19世纪初

法国

17101820

17891794

17801840

18201870

19世纪30年代

德国

17901880

18481880

18401920

18401880

19世纪80年代

美国

17751814

17751814

1920年—至今

18141870

19 世纪50年代

备注:世界科学中心为科学成果数占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以上的国家。

世界专利中心为单个国家专利授权量占当年全球专利授权量的10%以上。

——摘编自杨中楷、孙玉涛、赫铭等《近代世界专利中心转移的历史考察》

提取表中的信息,围绕“世界专利中心”为主题,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思路清晰。)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