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9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帝王将民惟邦本作为治国之要。汉代民本思想在继承和总结以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新的思想体系,其显著特征就是关注民生。贾谊曾明确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且强调王者取吏不妄,必使民唱,然后和之,由此可以看出,汉代民本思想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而是将民作为评价政绩的标准。唐初的魏征和李世民明确地提出了民水君舟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节力役;息边争;不违农时;大办农业,使耕者有田,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赈灾百姓;慎刑罚。明清时期的民本思想家,既不像先秦民本思想家那样强调民在邦国中的地位,劝诫统治者要得民心,亦不像汉唐以后强调人民载舟覆舟的历史作用,他们所强调的是人民作为人的权利,尤其批判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是违背人性、压抑民权的制度。

——摘编自赵树森《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转化》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后古代民本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2 . 放马滩秦简《日书》记载有33种人体病症;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他》记载了疾病治疗和药物的运用。出土的汉代文献中,医学专辑大量出现。如张家山汉简、马王堆汉基帛书。秦汉时期文献出土(     
A.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成就B.表明经济发展对科技影响突出
C.奠定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D.展现了时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3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89次组卷 | 126卷引用:专题15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4 .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与古代文化典籍有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中的“解民生之多艰”源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的“止于至善”源自《礼记》。这表明(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的思想观念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2024-06-03更新 | 150次组卷 | 46卷引用: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三)
5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42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6 . 秦国规定东方各国来秦的移民可以享受免税免租的优惠,任其开垦荒地;同时,对秦人采取奖勤罚懒的法治,用严刑峻法来处罚惰农。这一做法(     
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破产B.加剧了各阶级间的对立情绪
C.有力维护了土地国有制D.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
7 . 下面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图。这种人口分布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西葡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C.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D.西葡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2024-05-24更新 | 183次组卷 | 48卷引用:考点1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公元前272年,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被征服的意大利人没有罗马公民权,而公民权意味着占有土地的权利和机会且具有排他性。约公元前124年,“拉丁官员法”的颁布使得意大利人在拥有本土权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这一转变(     
A.消除了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B.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D.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形成
2024-05-22更新 | 299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2022届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四)历史试题
9 . 就亚非地区而言,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导致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无产阶级政党的推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024-05-21更新 | 665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是是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出现的国际贸易示意图。关于该贸易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太平洋提供了最主要贸易通道B.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C.为西欧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D.客观上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024-05-17更新 | 225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