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6世纪初,欧洲人笔下的印第安人常为“生活在伊甸园的自然之子”,具有“慷慨”与“自由”的品质。但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欧洲学者多宣扬印第安人为“没有理性与灵魂的野人”,是“邪恶”与“野蛮”的化身。这可用以说明(     
A.殖民者虚伪的价值观B.美洲文明发展的停滞
C.欧洲宗教势力的衰落D.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2年,中共中央负责人张闻天在延安农村调查中指出:“调查研究要从村干部和党员着手,……要从他们里面钻到社会里面去。”8个月内,他召开调查会12次,与村民谈话38次,到家访谈调查10次,问题涉及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据此可知,中共中央的调查研究(     
A.有助于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深化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63年,周恩来进一步对四个现代化作出表述:“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他认为,四个现代化“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并指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思想终于成熟。

——据曹应旺《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恩来四个现代化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四个现代化思想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74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创立,其研究视角和会议组织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二战后,该会议中的亚非学者不断增多,举办地也开始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并于1973年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些变化(     
A.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C.反映了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D.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古希腊部分哲学家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据表可知,古希腊音乐教育(     
毕达哥拉斯音乐教育即科学教育,揭示了“数”与“和谐”的基本性质,可净化灵魂。
柏拉图音乐不应追求愉悦,而应是神圣的、颂扬祖国的、有益于秩序的
亚里士多德音乐是消遣娱乐、精神享受和道德教育的统一体。
A.摆脱了宗教神学的影响B.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功能
C.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体系D.旨在提高公民参政素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62至1864年,戈登带领英国工兵部队对上海、苏常以及杭嘉湖地区进行了大范围地图测绘。他们测量军事据点的地理形势,考察主要河流的通航情况,第一次用西法准确绘制出太湖平原的地图。戈登这一行为的直接意图是(     
A.传播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B.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促进洋务运动的有效开展D.开拓中国江南商贸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殷人笃信龟卜,周人却多用占筮。卜是在龟甲上钻孔之后用火烧,根据其裂纹的形象断吉凶。筮则是用蓍草起卦,卦象形成后,须经分析推理,逻辑判断,方可定出吉凶。这说明西周时期(     
A.“天道”不再规范“人事”B.民本思想成为主流价值
C.统治者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人的主观力量受到重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的繁荣是建立在西亚和埃及两千多年文明演进的深厚根基之上的。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西亚地中海世界出现了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活跃的局面。希腊文明迎来“东方化革命”时期。东方商人、工匠的活动,不仅带来了东方的技术、科学,带来了东方的诗歌、神话,也带来了东方的字母和书写理念。希腊雕塑模仿埃及雕塑,希腊字母源于腓尼基字母,西亚神话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第一批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全都来自小亚细亚西岸的爱奥尼亚城邦。公元前6世纪后,希腊文明迎来爆发性繁荣。伴随亚历山大东征,到罗马征服埃及,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迅速扩展,加土统治者的主动推行,希腊文化在地中海东岸地区广泛传播,形成所谓希腊化世界。

——摘编自【德】伯克特《东方化革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   中华文明与周边地区的交流由来已久。公元前4世纪,中国与朝鲜地区在经济上已有联系,此后,中原与周边各国交流更加频繁,至南北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册封体制形成。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越南,最终形成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的中华文化圈。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化革命”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华文化圈与“希腊化世界”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中华文化圈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认识。
9 . 1903年清政府颁布《奖励公司章程》,根据集股金额对公司创办人进行奖励,特赏不同第等的顶戴或品衔。截至1910年,在农工商部注册的企业共计345家,资本总额17648.32万元。其中股份有限公司197家,资本额为16598.881万元。这说明当时(     
A.机制革新推动企业发展B.奖励实业颠覆传统观念
C.实业救国得到普遍认同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1992年创作的宣传画《琴声嘹亮唱改革,振兴上海繁荣祖国》:画中一名少女以跨越黄浦江的南浦大桥的斜拉索为琴弦在演奏。该作品(     

A.体现了印象画派的创作风格B.讴歌了交通建设的巨大成就
C.展现了民族音乐的创新成果D.彰显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