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左右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


——摘自纳什《美国人民》

材料二   在发生猎奴战争的许多地方,部落人口损失殆尽。其他地区人口大量减少导致田园荒芜、正常贸易中断、传统手工业荡然无存。非洲输出的是奴隶,输入的是枪支、酒等奢侈消费品,这些商品造成沿海城镇和内陆农村的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以黑猎黑促使非洲各部落间进行无休止战争,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过程中断, 一些已经建立的古王国轰然倒塌。奴隶贸易给非洲人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心理创伤,助长了欧洲人引以为自豪的种族优越感。这种精神奴役就像紧箍咒一样严重束缚了非洲人的文明创造力。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伊斯兰教在非洲扩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及其给非洲文明进程带来的影响。
2024-03-21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0年,刘少奇提出:“在(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地区,普遍地召集了县、区、乡三级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农民积极分子已大批产生,已有三万八千多个乡政权实行了改造。”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A.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B.提升了基层组织动员能力
C.落实了基层民主制度D.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024-03-21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仰韶文化濮阳西水坡遗存、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以及西周何尊铭文中都发现了“天下之中”的理念,只是“中”由原来的南北居中,发展为东西南北的四方之“中”,从而使“居中而治”不再限于同族内部。这反映了(     
A.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B.中华文明的扩展
C.早期国家的雏形显现D.“家天下”的形成
2024-03-21更新 | 38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董子高级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2月入校考试历史试题
4 . 英国在1979年有300 万小股份持有者, 到了80年代中期该数据则剧增到900多万,1992年更是达到了 1100万,甚至多于工会人数, 占总人口的 22%,持有股票的家庭约有70%,逐渐形成了小额股份持有者阶层。该“阶层”的出现(     
A.源于政府的私有化政策B.是工人运动新进展的反映
C.冲击了资产阶级的地位D.使经济危机根源得以消除
2024-03-21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稻谷历年生产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稻谷面积与产量始终呈现正相关B.新中国初期的土改解放了生产力
C.稻谷的低谷期均与自然环境相关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粮食持续增长
2024-03-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反映了(     
A.古代西亚地区王权的衰落B.古代埃及的君主专制制度
C.古巴比伦的君权神授特征D.《汉谟拉比法典》的宗教性
2024-03-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祁东县成章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20世纪初,欧美出现研究科学管理的热潮:美国的泰勒从工时研究入手,科学设计动作,控制工时,确定定额,实行计件工资;法国的法约尔提出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等十四项管理原则;德国的韦伯创立科层制,认为其可以较为理想地应用于一些庞大复杂的组织中。欧美的科学管理研究(       
A.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B.导致了垄断组织的渐次出现
C.违背了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潮流D.适应了当时生产关系的变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漫画《日本的今昔》刊载于1940年的《抗战漫画》杂志。对于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桑叶”指中国,“蚕”指日本             “雄鸡”指中国,“毛虫”指日本
A.展示作者想象的中日版图B.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剧变
C.坚定国人抗战到底的信心D.揭示中日国力对比的根本变化
9 . 镇脊神兽(见下图),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构件之一。神兽有祈福吉祥、装饰美观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明清两代规定,神兽必须为奇数,最多九个,根据建筑等级增减。明清的镇脊神兽主要彰显了(       

A.注重实用的建筑理念B.地域文化习俗的差异
C.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D.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生产力发展到个体小家庭能够独立完成再生产全过程时,以大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容易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孝公三年(前359年)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颁布的《分户令》更为严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这样就形成了大批的个体小农。在地广人稀的秦国,二男以上分立门户,各自可授田百亩,大家庭里的劳动力被挖掘出来,成为国家的佃农,国家控制的人丁大幅增加;这些人丁自立门户,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古罗马的不断扩张使“住在意大利而以务农为业的罗马公民和意大利公民的人数大为减少了,这不仅由于战时的死亡,还由于不断地向外迁徙,首先是迁移到东方去,而后来也向西方迁移。因此没有农民来屯垦荒地。而另一方面,又有着大群的奴隶,同时还有一批愿意使用奴隶来耕种土地的人”。于是,农业生产者的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来自南意、北非和东方等地的具有高度文化技术的奴隶取代了原来的公民农民,罗马人在海外征服的胜利创造了农业劳动力的新源泉。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奴隶劳动的大庄园蜂拥而起。

——摘编自左芙蓉《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化与早期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罗马“大庄园蜂拥而起”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