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属于秦洞庭郡迁陵县行政文书档案。其中简8-769记载,上级部门要求迁陵县进献两种特产鱼类,迁陵县廷让熟悉本地情况的乡吏上报这两种鱼类的物种特征。乡长官回答并不知道这两种特产鱼,本乡乡吏、黔首等都被迫出来作证。该史料可直接用于研究秦朝(     
A.南方经济的落后境遇B.郡县制实际运行状况
C.地方与中央矛盾激化D.生物种类的日渐稀缺
2024-05-08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高考历史【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测试卷(江苏专版)0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根据记载,上海轮船招商局在成立之初大量吸引民间股东投资,以公司制度管理。但是民间股东对公司管理却无发言权,洋务官员们能够完全决定高层经营人员的去留和职位,定夺重要决策,甚至临时事项也必须向官员禀告并应允等。对上述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生产方式B.反映了其官督商办属性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D.强化了企业的封建性质
2024-05-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鉴于“隋代君主不责成臣下,事事亲决”的情况,转而采取先让臣僚商量政事,提出意见,经宰相(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筹划统一、做出适当的决定,然后奏交批准颁行。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推行(     
A.减少了政府决策的失误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意在强化封建君主权力D.体现了三省一体化趋势
2024-05-08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平许济洛四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表史载先秦至隋代黄河决溢改道基本情况表,据如表推断,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代基本情况
先秦、秦决溢改道的记载很少
西汉决溢达十次之多,其中五次都导致了改道
东汉决溢一次。前期河患严重,王景治黄后河患减轻
魏晋—隋长期安流,三百多年只有三次决溢
A.治河官员的贤愚B.历史记述的疏密C.农耕区域的伸缩D.封建王朝的盛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儒家经典及有关书籍成为当时出版物中的大宗。此外,政府的法令和记载典章制度的书籍也是当时最重要的出版物之一。明中叶之后书籍的印刷范围日益广泛,医书、日用便览、童蒙读本等日用参考书也都大量刻印出来,文学书籍的出版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超越前代。明代刻书地点分布很广,最为著名的有福建建阳、南京、苏州。明代的图书出版主要仍是雕版印刷,刻书事业的经营者仍像唐末五代以来一样,包括政府官刻和私人两种,私人又分私家刻书和书坊刻书。书籍附图,到了明代更为盛行和精妙,书坊把精美的绘画当成吸引读者购买书籍的重要手段之一。

——摘编自南炳文《明史》

材料二:大革命以前的法国,狄德罗(1713-1784)和达郎贝尔(1717-1783)的《百科全书》以其新颖观念和广泛传播冲破王政时期书业管理制度的藩篱,催生了近代出版业。在18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伦敦成了世界书籍之都;一年一度的盛大书市吸引全欧书商汇集在德国菜比锡。出版业不断推出新产品,赢得市场;出版业借助欧洲大陆日益发展的工业化和扫盲教育的成果,将自己的影响扩展到几乎全体居民,大众文化于1860年至1880年之间在英国、法国和美国出现。到了1905年,巴黎的一本书印数可达十万,而在1912年的德国火车站候车室就有书籍由售了。

——摘编自莫里耶《突飞猛进的一百年——从欧洲近代出版业的诞生到大众文化的勃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出版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出版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版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赠承德郎工部虞衡司主事昆源冯公墓志铭》记载,明末歙县程胜恩有感于父亲和祖父毕生耕作而生活清贫,“愤然作色曰:‘丈夫生而志四方,若终其身为田舍翁,将何日出人头地耶!’用是效白圭治生之学,弃农就商,往来荆襄吴越间……以生以息,不十年而家成业就”。这表明,明代士人阶层(     
A.职业观念有所转变B.摆脱儒家观念束缚
C.自我价值得到凸显D.突破旧的阶层限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战国时期,赵国已经形成完备的赏罚制度,据下表可推知该制度(     
记载出处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出使强秦不辱使命,完璧归赵……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A.是士卒晋升的主要渠道B.加速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C.保障了赵国的吏治清明D.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权威
2024-05-06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南宋《农书》记载,一是将“地势之宜”列在“天时之宜”之前;二是将天时、地利统一起来合称为“天地时宜”;三是更重视人的因素。“人定胜天”一词在南宋中期开始出现。据此可知,此书(     
A.全面总结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B.标志传统农学完成根本性转变
C.强调积极主动地改造利用自然D.深受理学格物致知观念的影响
2024-05-06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据编写于公元1世纪上半期《红海周航记》记载,阿杜里斯从埃及进口了许多产品,其中有纺织品、橄榄油、葡萄酒、黄金和玻璃器皿,而意大利考古学家在阿克苏姆的阿杜里斯遗址发掘的银币,从雕刻和材质来看,其铸币系统与罗马有相似之处(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当时的阿克苏姆王国(       

A.铸币技术最为发达B.与罗马帝国存在经济往来
C.控制了印度洋商路D.继承了古埃及的文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记载,宋代“诗家不妨间用俗语,尤见工夫”,几成诗坛共识。散文也运用了口语体、后人称欧阳修与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文章好处:“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底字换却那寻常底字”,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变革促进主流文学体裁更新B.市井风情引领文人雅趣发生转移
C.商品经济发展助推文学观念变化D.理学形成丰富儒家思想基本内涵
2024-05-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Ⅶ)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