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夏税、秋粮、均徭、里甲、雇募,一条总征之。使一年而出者分为十年,及至所值之年一如余年,是银力二差又并入于两税也。未几,杂役仍复纷然。故一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清廷在财政上实行“原额主义”,即中央设定一个固定的标准,监察税收完成情况。中国缺乏对人口增长的正确认识,仅关注其带来物资紧张、物价上涨等结果,将维持原额视为“善政”;原额主义在当时水平低下的行政管理下满足了财政方面中央集权的要求……帝国的财政体系中存在两种并行的制度和收支:法定财政收入(正额财政),以及法定之外“或公开或私下的不明收入”(正额外财政)。国家分配给基层的经费,往往入不敷出,不得不用附加性、追加性课税来解决,“中饱”“陋规”等私下捐赠,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大财源。晚清之前,政府收支大体平衡。鸦片战争前,户部存银不足2000万两。1858年,户部存银仅5万两,难以维持各部运行。

——摘编自岩井茂树《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材料三   英国近代税制的奠基石是土地税,直接动力则是沉重的债务压力。在英法战争、北美独立战争、滑铁卢战役后,英国债务总额高达8.2亿英镑。为开辟财源,英国形成了包括多税种的复合税制。一战后,英国近代税收制度基本定型,出现了涵盖国税和地税的税收体系,出台了《印花税法》《石油税法》《增值税法》等法案,适应且促进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膝淑娜《税制变迁与英国政府社会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推行“原额主义”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中英两国的税收制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对国家税收制度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概括起来有三种(如表),三种发展道路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

资本主义道路布隆迪、尼日利亚等国独立后继续保持与宗主国的经济联系,复制宗主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政策。这些国家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对外资依赖性强,出口品种单一。美国为了与苏联争夺非洲,积极援助拉拢这些国家,这加剧了这些国家对西方援助的依赖。
非资本主义
道路
一些国家一开始主张区别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间道路,但在苏联的影响下,逐渐奉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上把前宗主国企业收归国有;限制私人经济的发展,几乎剔除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人员有限往往造成开工不足,效率底下。
村社社会主义道路加纳、坦桑尼亚一些政治家认为,非洲传统村社中孕育着社会主义,应利用当前时代的物质成就促使非洲古老传统中的社会主义因素重新复活并发扬广大。这些国家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抑制了群众的积极性,导致生产率下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三种发展模式“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谈一谈非洲现代化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邓宝珊(1894-1968),名瑜,以字行,甘肃天水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早年父母双亡的他,15岁戎马从军,在辛亥革命期间,加入了同盟会且参加了著名的伊犁起义;随后参加了华山聚义、三原起义,一直战斗在陕西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第一线。国民革命时期,参加了西安解围、中原大战,后入甘理政,一直活跃在中国西北的政治和军事舞台的中央。八年抗战驻榆期间,支撑北线,保护陕甘宁边区,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联合抗战,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结下了深厚友谊。解放战争中反对内战,促成北平、绥远和榆林的和平解放,被称为“和平将军”。新中国成立后,主政甘肃,勤政爱民,成绩卓著,被称为“甘肃人民的好省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宝珊的革命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邓宝珊的革命精神。
2024-04-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秦汉与罗马

材料一   罗马的治国思路是只管上层,不管基层。罗马帝国,只是环地中海的上层精英大联合,基层群众从来不曾被囊括其中,更谈不上融合相通。罗马的行省中,只有贵族、官僚能说拉丁语,基层群众基本上不会拉丁文。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把罗马抛到九霄云外。

材料二   秦汉完成了“从封建到郡县”,打通了上层与基层,创立了县乡两级的基层文官体系。由官府从基层征召人才,经过严格考核后派遣到地方全面管理税收、民政、司法和文教,将不同地区的基层人民整合起来,聚合成一个大文化共同体。即便中央政权崩塌,基层的人民还能看懂同样的文字,遵循同样的道德,理解同样的文化。

材料三   秦汉与罗马,都对后世具有独特价值。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政治基因,而中国“秦汉之世,实古今转变之大关键也”。这两条不同的文明道路,各有高峰低谷。我们应当从高峰中体会到彼此的优点,从低谷中体会到彼此的缺陷,再寻找各自改进之途。

——以上均摘编自潘岳《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比较》序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罗马帝国为什么“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与罗马帝国相比,秦汉时期在国家治理上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秦汉与罗马对后世的独特价值,简要谈一谈这两种文明道路对我们的启示。
5 .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0~2010年美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单位:%

年份

产业结构

1870

19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农业

21

17

7

4

3

3

2

2

1

工业

21

26

38

38

35

33

28

25

20

服务业

58

57

55

58

62

64

70

73

79

数据来源:库兹涅茨,1999;麦迪森,2003;米切尔,2002;Word Bank,2015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服务业现代化理论分析》

材料二: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服务业占的比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能够达到7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90%,美国接近80%。就世界服务业的平均发展水平而言也达到了6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发展水平达到50%左右。进入21世纪,美、英、德、日、法等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世界服务贸易还会以较快速度保持增长,助力全球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韩岳峰《美国服务贸易特征模式研究》

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905亿元增长到427032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0.5%,占GDP的比重从24.6%上升至51.6%;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8.4%上升至58.8%,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至2017年底,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就业市场的主体,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增税收占全部新增税收收入的比重的54.3%,是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转型,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新引擎,谱写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擎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全球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角度,谈一谈推动当代中国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2023-11-13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6 . 大历史

材料一   “大历史”(big history)是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它是由西方学者在1990年代初提出的。“大历史”研究的出现,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首先,精密计时革命、DNA的发现、板块构造理论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等为其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后冷战时代的趋势也有利于“大历史”研究的出现,比如全球化与环境保护等。与此同时,“大历史”研究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如仅凭现代科学知识能够建构令人信服的宇宙史吗?对历史学家而言,以如此巨大的时间段来探究过去是不是有点不切实际?“大历史”研究能否成为一个明确的史学研究类型,还有待于在时间中去检验。

材料二

“大历史”研究的代表著作: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大卫·克里斯蒂安等著)
目录(节选)
1章宇宙、恒星和新化学元素
3章生命的出现
7章农耕文明时代的非洲-欧亚大陆
10章迈向现代革命
13章未来的历史
(1)依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大历史”研究的认识。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的内在关联中,探究历史规律的“大历史观”应运而生……“大历史观”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赋予其时代的、民族的和学科发展的新内容,而不仅仅是历史认识领域时空的扩大或延长。它广泛汲取中国传统史学、外国史学(包括“大历史”在内的西方史学)的积极成果,使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我国“大历史观”产生的背景。
2024-05-11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7 . 唐宋社会演变

在历史学习中,小明了解到有关唐宋之际的社会演变已成为史学家关注的问题。他尝试通 过史料研读,初步了解这一状况。

他发现唐宋两朝商业状况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大唐六典》卷二十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商业的状况是(       
A.在市场中经商的人员多而杂 B.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
C.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D.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

材料二:唐都长安城图(局部)

“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闭门鼓后、开门鼓前行者,皆为犯夜”。

——《唐律疏议》

材料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四: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2)从以上四段材料可以看出,唐宋在商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以上四段材料还涉及到唐宋哪些变化?具体说明。

小明进一步搜集了以下史料。

材料五: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

——(宋)郑樵《通志》卷 25《氏族略第一·氏族序》

材料六: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宋)袁采《袁氏世范》

(4)要继续研究唐宋的变化,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研究?(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C.海外贸易的繁荣
D.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情况 E.契约农民数量增加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从历史研究的史料、视野等方面,具体谈一谈历史研究可以采用的方法。
2022-12-22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上海卷02)-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一则社论

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在过去一年内, 中朝人民部队就歼灭美国侵略者及其帮凶军241900余人……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在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条件下, 大规模建设是否可能呢? 答复是肯定的。在过去两年中,我国人民曾以极大力量投入抗美援朝的斗争,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反而加速了我国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和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一九五二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65%。

为了实现伟大的国家建设计划, 需要我国工人阶级的积极努力,农业也需要迅速发展, 国营商业、合作社和私营商业都应该努力作好物资交流的工作,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必须积极适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我国既已胜利地结束了经济恢复时期而进入了大规模建设时期,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就应当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和地方的人民政府。

一九五三年的任务是巨大的。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任务,整个五年计划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基础,这对于今后四年的工作是有决定意义的。

——摘编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九五三年元旦社论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虽最初是为了保障京师的粮食供应而开辟的“流动生命线”,但在明清时期也随着商品贸易和朝贡制度而迅速发展。明清两代朝廷在保障漕粮运输顺畅的前提下推行“随船土宜”政策,将漕船由“漕粮运输”转型为“粮货兼运”。明朝迁都北平后,一方面有力加强了对北方城市的控制,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抗击北方游牧民族袭扰的边防驻军的指挥。大运河漕运的畅通,保证了军队的后勤物资供应。另外还有许多随国都变迁而到北平定居的南方人,他们将不同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传递到了北方,又一次加速了南北方文化的融合;清顺治至道光年间,内河漕运兴盛时平均每年通过漕船附带的南北货物达四百二十万石,远远超过每年运往京师的四百万石漕粮之定额,而清后期漕运的作用逐渐多元化,比如为皇室运输南方新鲜果品等。

——摘编自王羽坚、王思明《流动的经济贸易:明清大运河漕运与南北农业特产交流》

材料二

苏伊士地峡凭借其连接尼罗河、地中海和红海的特殊位置,在古代和现代的贸易史上占有显而易见的地位。在近代社会早期,好望角的发现,为通往东方的贸易开辟了一条捷径。法国一直有重振旧商路的计划。1854年,法国领事莱赛普斯见到赛义德并呈送给他关于运河的计划,获得了运河修建的特许权。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竣工。1875年,英国首相迪斯雷利抢先购买了近一半的运河公司股票。就这样,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通航之后,成为东西方往来最便捷的途径,对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运河的开凿是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各国将重心放在开辟产品加工和销售市场上。非洲大陆成为各国争相掠夺控制的地区,占领苏伊士运河就显得特别重要。

——摘编自史丽婵《英法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地缘政治学分析(18541875)》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大运河漕运的特征和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伊士运河。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水利建设推动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4-06-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三)·新教材·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份颁布组织公约、法律名称主要内容
1933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雅典宪章》提出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段的问题,即成片的历史街区或历史地段的保护
1964建筑师和技术员国际会议《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肯定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的见证
197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区分为文物、建筑群、遗址
197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将世界遗产划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
1983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佛罗伦萨宪章》提出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强调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景观的重要性
20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
2005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宣言》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根据朱祥贵《文化遗产保护法研究——生态法范式的视角》等编制

(1)根据材料,归纳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2024-06-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大练兵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