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抗日战争有哪些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对下列一组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查士丁尼法典》(手抄本)

《罗马民法大全》(17世纪印刷)

皇帝查士丁尼颁布罗马法典(拉斐尔所作壁画)
A.对研究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有重要价值B.史学家研究罗马法时必须要参阅的文献史料
C.法学家的活动推动罗马法发展和进一步传播D.体现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过程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期间,他们留下的家书,成为研究那段可歌可泣历史的重要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

——红军指战员钟士灯致父母(19374月)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落我们的民族意识。但愿你虚心学习,早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旅菲华侨王雨亭致儿子(19396月)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缅甸),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将军致妻子(19423月)

二月间我们全处在反扫荡中……敌人的残酷依然如故,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因为毒伤,老百姓恨死了一些人,伤到很多。女县长刘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皮肤掉了三分之二。

——八路军左权将军致妻子(19424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家书的史料价值。
4 . “中国”探源
“中国”的称谓始于何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1)寻找“中国”一词的来源,同学们想到商朝的__________,(单选)但只找到了“中”字,没有找到“国”字。
A.石器B.陶器C.玉器D.甲骨文
(2)接着在西周的何尊铭文中,同学们找到了“宅兹中国”四个字,它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__________。(单选)但何尊铭文记事简略,只提供了关于“中国”地域范围的一种认知。
1A.实物证据B.图像证据C.口传史料
(3)探究“中国”的含义,需查阅更多材料。

A.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

——《国语·越语》

B.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史记·天官书》

C.皇帝(刘邦)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

——《汉书·陆贾传》

D.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

——(清)《平定罗刹方略界碑文》


以上材料里的“中国”含义不尽相同。体现文化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体现政治疆域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至此,同学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含义不断丰富。
(4)秦汉时代,政府创设和推行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中国”一词逐渐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名词。结合所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列举具体内容各一。
政治方面:中央:__________
地方:__________
经济方面:__________
文化方面:__________
(5)在“中国”探源过程中,有同学认为:对古史研究最有价值的是考古资料,它是通向历史真实的唯一大道。这引起大家的争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蒋介石日记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蒋介石日记节选

191954日北京学生团三千余人,要求取消中日各项秘约,为外交示威运动。

19261119日中央如不速迁武昌,非特政治党务不能发展,既新得革命根据地,亦必难巩固!

1932129日剿除长江流域之赤匪,整理政治,为余之工作中心;如至不得已时,亦必先肃清赣匪以后,乃得牺牲个人以解决东北。此余深思熟虑经千百回而决定之方针也,国人知我心否?吾亦不暇计焉!

193778日倭寇在卢沟桥挑衅矣!彼将乘我准备未完之时使我屈服乎?或故与宋哲元为难,使华北独立乎?倭已挑战,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1947731日国务会议通过总动员令,实为对共匪重大之打击,不仅军心一振,而民心亦得一致矣。

——摘选自《蒋介石日记(1915-1949)》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内容中选取一段记述,指出它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事件。(要求:简要写出选取的历史记载和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22-04-18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根据下表(即“漫威在冷战期间创作的英雄与相关情节简表”)信息,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艺术作品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B.美苏在文化领域相互攻击
C.美国社会反苏恐苏的情绪高涨D.美国对苏联进行文化渗透
7 . “狼狈西逃”还是“微服西狩”?

注:“西狩”一词,出自《左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说的是鲁哀公去西边打猎,猎获了麒麟。

材料1   《狼狈西逃的慈禧》(1900年8月29日法国画报《笨拙》)


材料2   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蒙尘巡幸”的慈禧太后以朝廷名义颁布一道上谕,内称:“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大抵法枳则弊,法弊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自丁戍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胜于红巾……”

——余丽芬《清末新政评议》(浙江学刊,1991年04期)

材料3   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行二日,至榆林堡。怀来县知县吴永具衣冠恭迓于道旁。于是帝后始得进饘粥、备供帐。……丁卯之秋,余与公相遇客邸。有以前事询者,公为述其大略,乃与外间所传迥异。同坐刘治襄先生,瑰奇人也因就公所述,草具其事,立成数万言……

——《庚子西狩丛谈序》

材料4   《庚子西狩丛谈》封面


(1)干支纪年法中“丁”和“戊”均属天干,是不能相互搭配来纪年的,那材料2中的“自丁戊以还”大意是什么?
(2)材料2中的“康逆之祸”、材料3中的“乱民肇衅”指代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材料2中“红中”指代哪一类历史现象?
(3)从序中得知,《庚子西狩丛谈》一书系亲见者讲述,他人记录而成,这种方式产生的史料一般称作        
A.实物史料   B.间接史料   C.口述史料
(4)以北宋时期的改革为例,说说“法积则弊,法弊则更”是如何体现的?
(5)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材料1、材料3有着完全不同的记录。如何看待材料1、材料3的证史价值?
(6)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微服西狩”“蒙尘巡幸”“仓皇出逃”说法都有。你认为该称作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2-02-16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对于下面两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艺术加工的漫画不具有史料价值B.图一肯定了美国对西欧经济的援助
C.意识形态影响官方对事件的评价D.图二讽刺了美国对欧洲整体的援助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汉唐丝绸之珞研究的史料


8汉西域诸国图(南宋绘)9敦煌莫高窟第45窟(盛唐)“胡商遇盗”图

材料二 马歇尔在1947年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宣告美国已为帮助欧洲复兴做好了准 备,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才是最为关键的部分。19484月,马歇尔计划正式开 始实施,该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的政治局势,西欧共产党的势力迅速衰弱。由马歇尔 计划催生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 战终结。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 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方向前行。“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区域基础设施更 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 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 平友好。

——摘编自厉以宁等《读懂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并 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歇尔计划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点。
10 . 冷战的起源

关于冷战的起源,学术界众说纷纭

材料一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协,.搞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c3凯南:八千字电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冷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国际形势衍生出了杜鲁门和斯大林都不能接受的危机,以及双方都不能抵挡的机遇。……信仰和经历,又夸大了他们对威胁的感知和对背叛的恐惧。两个人都觉得必须有所行动,因为危机正在迫近,机遇正在召唤。

——梅尔文·莱弗勒《人心之争一美国、苏联与冷战1945-1948

材料四 西方学者对冷战起源的争论,先后出现了以下不同的派别。

正统派40年代末
——50、60年代
苏联在制度.上所具有的扩张性及对美国建立国际新安全秩序的威胁,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侵略勇敢的本质的反应”)。
修正派60年代中期冷战起于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误解,苏联的政策是为其自身安全服务的,并不存在所谓苏联扩张的威胁。
后修正派70年代中后期冷战不仅是由一个或两个国家形成的,而是由多个家合力而为的结果。

(1)评估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冷战起源”的史料价值。
(2)结合史实,对材料四中“后修正派”的观点加以说明。
(3)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冷战起源”的众说纷纭?
2021-05-05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