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1842年订立的《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当时的人对于其中的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前清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是他们的外交成功。总而言之,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李鸿章在1865年首先提出要开办电报事业,但直到14年后,朝廷才准许李鸿章设立电报。电报之利非常直接,显而易见,根本不需要统治者“高瞻远瞩”即能明白。但知此“直观”之利清政府都看不清,一个“电报”都办的知此困难曲折,诸如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事,其“好处”非常间接隐晦、需要长时间才能显现,清政府更不可能积极主动进行。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

1880年岁末,刘铭传于奉诏入京之际力请修建铁路,李鸿章本同此心,倾力赞助。但更多的人却“群相哗骇”,认为此议“只欲破坏祖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而朝野之议论更易为人接受的是因铁路而致“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这种观念虽不可论证,却比能够论证的东西更合乎社会心理。在落后的社会里,它能因为落后而成为力量,足以同风驰电掣的蒸汽机车相抗衡。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以“近代的艰难转型”为主题,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符合主题,史论结合,表述条理。)
2021-05-16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撰的一部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共609个条目,其中有关自然科学的条目如下,由此可知该著作
《梦溪笔谈》自然科学条目分类表(摘编自祖慧:《沈括评传》)
内容条数内容条数
自然观(阴阳五行)13数学12
物理学40化学9
天文学26地学37
生物医学88工程技术30
A.系统总结了古代科技成就B.主要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
C.记录并指导人民生产实践D.没有摆脱经验型实用性思维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872年夏,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30名学生启程,拉开了中国近代官费留学教育的序幕。从1872年至1875年共计派遣了四届120名幼童赴美学习,这是晩清最早的官派留学生。1898年光绪皇帝发布谕旨:“现今讲求新学,风气大开,惟百闻不如一见,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至此,派人出洋留学就成为清政府的一项政策。清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最早是在1896年。自从清政府提倡去日本留学的政策出台后,又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办法督促国人东渡,留日学生人数在数年间成倍增长,从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留日热潮。季羡林先生曾经指出:“对中国的近代化来说,留学生可以比作报春鸟,比作普罗米修斯,他们的功绩是永存的。”

——摘编自靳春泓《晩清留学制度演变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留学制度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晩清留学生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5 . “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解放画报》第12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大秤碇压住,动弹不得,秤砣上写着四个字“男统主义”。

图2《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刻有“经济”二字的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写有"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词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

图3《解放画报》第17期(1921年),其题词为:“她受过四千多年束缚,已经半身麻木。现在有人扶着她走,总该起来活动了。”不仅以女性指代祖国,且以女性来搀扶她醒来活动。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但丁在他的《论世界帝国》中提出君王的统治和教皇一样都是上帝授予的权力。后来到了14世纪中后期,当神圣的罗马帝国在实际上被教皇所摧毁,国王们开始反抗教皇,君王的支持者们自然开始倡导王权神授的思想…….当教皇将国王逐出教会并敦促教民反抗他们的君主时,保王主义的作家和牧师们响亮而又狂热地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并宣布任何对君王的不尊和反抗都是邪恶的行为……然而,太多的君王采用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信条:“自我扩张是国王的最高贵、最适宜的行动。”他们认为百姓生来似乎就是供自己利用的,公共力量和公共财富是为了实现他们个人目的的工具。1718世纪,所有这些对王权的滥用,都使得“君权神授"的信条名声扫地,从而催生了人民自己管理国家的思想。

——摘编自【美】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4~18世纪的欧洲文明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欧洲知识界的一个思想特征是,对于人认识自身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具有自信。许多人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时代,这就是说,人凭着健全的常识来观察世界,而后才做结论。许多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日益不再接受那些不根据经验观测就宣布为真理的思想。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欧洲盛行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知识界“愈来愈具有自信”的原因。
8 . 碑刻是珍贵的历史记录,从碑刻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等。随着社会史的蓬勃发展,碑刻作为新史料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人墓志铭

1号碑:《陈安人高氏墓志铭》“日课农治生,教子力学。”

2号碑:《章日敬妻王氏妙清墓志铭》“祖妣(指过世的祖母)性巽顺,而孝谨敦睦之行,为宗姻里闬(指家族乡里)所推重。”

二、社会碑刻

418号碑:《元和县示禁保护沈丹桂堂碑》(道光九年)“自示之后,如有棍徒敢于假冒沈丹桂堂图记,以及换字同音混卖者,许即指名禀县,以凭提究。”

435号碑:《太仓州奉宪取缔海埠以安海商碑》(乾隆十七年)“出口商舡(指商船)俱属身家殷实,而舵水人等俱有年、貌、籍贯,各有保人,由县结报,始准给照驾驶。而出入海口,又系层层盘诘。”

——摘编自王国平、唐力行《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碑刻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和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编纂《四库全书》是继修纂《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一次更大规模的举动。这部大型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起,共花费了十三年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修纂而成。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却没能收录其中。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共编辑了从古到当时的3457种著作,计有79070卷。编纂这部大丛书,出力最大的是纪昀,而所动用的抄写人员有一千五百余人。《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写七部,另外还有副本一部。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销毁和删改旧书图书3100多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梭、霍尔巴赫等16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这部书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反对专制的作用。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纂条目表:

撰写人涉及学科条目代表作
伏尔泰历史学、哲学历史、智慧
孟德斯鸠哲学情趣(品味)
卢梭政治经济学、美学音乐
霍尔巴赫政治经济学、化学、宗教史、自然史
达朗贝尔前言、数学、物理学日内瓦
迪德拉美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艺术、农业、手工业者、钢、自然法、爱真理者、政治权威

——摘编林硕《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法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书编纂的相同之处并分别对两书的编纂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书所透视出的中法文化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10 . 近代欧美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个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文学思潮,浪漫主义在风格特点方面表现为强烈地批判现实,对奇特和异域事物产生兴趣,他们一般不描写现实生活,而对个人感情的抒发产生兴趣。反对古典主义的理性色彩,强调个人感情的抒发,热爱大自然,重视民间文学,强调民主,推崇个性。总的来说,浪漫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浅谈对浪漫主义文学的认识》

材料二   雨果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诗人,他曾以《处罚集》《凶年论》等气势恢宏、感情奔放的动人诗篇,吹响了反对帝制、歌颂光明的斗争号角;雨果曾经用自己的著作和朗诵诗歌的报酬买了两门大炮,并捐献给国家用以抗战,这表现出雨果自身的崇高爱国精神。雨果继承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进步的思想传统,是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卓越代表。罗曼·罗兰曾如此赞扬过雨果:“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雨果》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在很远的地方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由于这条鱼太大,富恩特斯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救击,回来时大马林鱼只刺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由此写下了著名的《老人与海》。

——摘编自《老人与海·序》


(1)依据材料一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就罗曼·罗兰对雨果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3)依据以上材料,概括文学艺术的特点。
2021-03-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