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1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倡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风。这反映出(     
A.社会动荡推动儒者的自我反思B.经世致用成为知识分子共识
C.士大夫阶层对君主专制的不满D.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2023-02-08更新 | 572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早期维新人士马建忠认为“加税乃我固有之权”,崔国因主张“税则为内政,自主之国应自主之”,郑观应进而提出使海关总税务司及各口海关税务司“皆渐易华人,照章办理,……权自我操”。材料表明当时部分国人(     
A.对国家主权有新的认识B.主张利用国际公法捍卫权益
C.意识到列强侵略的本质D.重视利用关税维护经济独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韩非子》认为,尧本为君主,却把自己的臣子推尊为君主,舜本为臣子,却把自己的君主作为臣子,“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人们对这样的事情加以称赞,这就是天下至今难以治理的原因所在。这表明,韩非主张(     
A.礼法并用治理国家B.构建严格的君臣秩序
C.治国者应礼贤下士D.废除禅让的政治传统
4 . 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控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据《史记》载,孔子“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这一变化(     
A.反映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B.说明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广泛
C.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D.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
2023-02-01更新 | 175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毛泽东曾回忆,当他1920年第一次看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后,发现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情况,于是“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可见当时毛泽东的这一认识(     
A.阐释了理论结合实际的方针B.蕴含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C.明确了阶级斗争研究的意义D.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8年至1930年,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阐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从现在起,开始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但是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丢掉乡村。促成毛泽东有关论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A.希图消除贫富分化城乡差距B.借鉴苏联工业化的建设经验
C.即将开始工作重心伟大转移D.着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论及东周时期的某一学派,汉有学者介绍说:“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 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论及”相关的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B.“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 . 斯多亚学派认为,最高的善就是过合乎自然的生活。过合乎自然的生活就是要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本性去生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宣扬人生而平等的理念B.强调了人的理性和自然规律的重要
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D.主张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最高的善
9 . 普罗泰格拉认为一切道德和法律都只是相对有效,这种有效只与产生这些道德和法律的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它们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所以没有绝对的法律和正义。这一言论(     
A.蕴含着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B.揭示了法律和道德的内在关系
C.有利于公众道德意识的培养D.强调应该统一民众的道德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梁启超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据此推知,梁启超意在(     
A.宣扬中学西学同源B.说明民主政治须结合传统
C.反思戊戌变法得失D.强调国人未领悟民权真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