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用书信打开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在给英王的回信中说:尔国王表内总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藉,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

材料二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今本大臣等奏蒙大皇帝,格外天恩,倍加体恤。凡在——年六个月之内,误带,但能自首全缴者,免其治罪。若过此限期,仍有带来,则是明知故犯,即行正法,断不宽宥。……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接到此文之后,即将杜绝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

—摘编自1840年1月林则徐《谕英国国王书》

材料三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摘编自1864年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1)结合材料一,评价乾隆帝给英王的回信内容。

(2)材料二中林则徐给英王写信的背景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林则徐给英王写信的主要意图。

(3)据以上材料,指出清朝统治者观念的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2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下诏并于第二年废止八股,……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新政时期的办学成绩斐然可观,从恢复、扩建京师大学堂开始,各省先后创办了高等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以及各种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20世纪初出现了“留学热”,到1905年底,留日学生大约为8000至10000人……《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最早的学制,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定了第一块基石……新政造就了新的知识分子,他们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奔向立宪和革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材料四邓小平正式恢复工作后,自告奋勇分管科学、教育方面的工作。他以科教为突破口,对科学和教育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拨乱反正的意见,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197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北师大出版《中国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清末新政时期颁定的学制,并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末新政教育举措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西方在二战后提出两条教育思想道路的目的。

(4)指出材料四中邓小平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同一时期的其他教育措施。

2018-01-2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易丢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官学教育“科举嚣张,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公元1179年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并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书院讲学形式活泼,主讲人不限于本院讲师,还可别请名师做临时主讲或作专题讲授;听讲者不限于本院生徒,四方学士都可前来。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19世纪哥廷根大学数学教授)克莱因特别提倡“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他长年的积极努力之下,哥廷根大学的整个自然科学终于脱离了哲学领域,并先后成立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技术和机械学院。……1898年,哥廷根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成功谈判,导致了“哥廷根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学促进协会”的建立。……从而成为当时唯一的一所发生了科学重心从人文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转移的大学。

——李工真著《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材料三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原本是晚清供官吏进修的机构,1917年蔡元培从欧洲留学归来就职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其摆脱了“官员预科学校”基调,设置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语言文学三大部分,聘用大量学贯中西的教师。北大改革的成功部分由于新教师质量高,部分也由于京师大学堂时代便有的师生讨论学术问题的传统……北大在“五四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费正清等著《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白鹿洞书院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办学理念的异同。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大学办学理念发生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4 . 教育发展的特点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太学生数量示意图

材料二 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一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此类教育很适合意大利城市商业社会的需要,实用和职业性是其显著特色。……少部分学生进入“拉丁学校”学习。1 5世纪随着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拉丁学校教育内容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人文主义者把他们的理想贯彻到教育实践中。……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世俗教育,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人们的宗教知识,而是注重培养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人文主义教育是“自由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它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贵族教育,真正能享受人文主义教育的是那些君主、显贵和富裕市民的子女。
——《欧洲文艺复兴史》
(1)依据材料·指出西汉太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兴起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指出14-16世纪意大利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5 . 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1978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重量向重质转化
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D.国家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
6 . 中国近代经历了新旧思想的交锋,引发思想界的巨大变化。
(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近代以来不同社会思潮对中西文化的态度。请你填充下列表格空白处。
社会思潮
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新文化运动




通过对维新思潮人物的探究,同学们又搜集到如下史料:
史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定》
史料二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2)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
(3)从史料一到史料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
2016-11-2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泰安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7 . 有学者研究发现,自18世纪初开始,法国出版的神学书籍下降,科学奇事、世俗文化和艺术书籍比重日增,各种传统形式的文学书籍维持不变。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封建君主专制逐步松动B.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C.受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D.社会思想正发生深刻变化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拄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

——(美)R.R.帕尔肤《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

——(美)R.R.帕尔欲《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
欧洲28.1%34.2%53.2%61.3%62.0%
中国33.3%29.8%19.7%12.5%6.2%

材料四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方面的具体表现。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此评论适用于
A.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
B.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
C.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
D.描写自然风光的现实主义美术
10 . 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一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指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德国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