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据统计,1865—1905年,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地区。这一变化
A.受益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B.是近代教育体制变革的结果
C.表明政治形势左右教育格局D.折射出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
2 . 【用词变化】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中国读书人……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问题: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概括材料二中中国人对世界的新认识。
(3)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要求:有结论有史实。)
2019-10-1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3 . 梁启超的史学观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转型,历史学历经了一场改革,实现了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梁启超先后发表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两篇文章,呼吁进行“史界革命”,重写中国史。梁启超的这两篇文章被称为“新史学的宣言书”。


以下材料整理自上述著作,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己。吾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

中国之史,……质而言之,则合无数之墓志铭而成者耳。虽尽读全史,而曾无有足以激厉其爱国之心,团结其合群之力。孟子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此误会历史真相之言也。苟治乱相遭无已时,则历史之象当为循环,与天然等,而历史学将不能成立。

材料二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夫欲求人群进化之真相,必当合人类全体而比较之。史者也,求有益于群治也,以此为天职为能事。夫所贵乎史者,贵其能叙一群人相交涉相竞争相团结之道,能述一群人所以休养生息同体进化之状,使后之读者爱其群、善其群之心油然生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梁启超对传统史学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相比,他们的史学观念有哪些变化?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些历史事件和思想观念刺激了梁启超新的史学观念的形成?
(4)你怎样看待梁启超的史学观念?
2019-09-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4 . 文明进步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


问题:
(1)推动材料中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2)简析材料中提及的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2019-11-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尊崇、信仰妈祖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

材料一   妈祖信仰产生于宋朝,最初妈祖传说流传于福建湄洲及其附近地区,其神迹也以救助小规模落难民众和船只为主。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由于“通贤神女”桅樯护使,返航平安,路允迪上奏宋廷,妈祖第一次取得恩赐“顺济”庙额,奠定了往后妈祖历次封号逐步提高的关键。从北宋宣和五年赐庙额“顺济”至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赐封号“显济”,前后达140年。到元代,开始以“天妃”晋封妈祖,还添加了“护国”、“庇民”的名号,这都是为庇护漕运而加封的。明朝对妈祖的褒封有2次,褒封的规格沿袭元朝,郑和七下西洋有遇险受到妈祖庇护而脱险的记载。清朝施琅收复台湾,完成了统一台湾的大业,这期间妈祖澎湖助战等传说不胫而走,康熙初封妈祖,雍正册封妈祖为“天后”,这是历史上官方对于妈祖的最高册封。

——据周金琰《妈祖是海洋精神的一面旗帜》

材料二2011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既是乡土文化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也指出“妈祖文化就包含着海洋精神”。

——据王宏《传承妈祖文化弘扬海洋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至明清时期妈祖信仰的变化,并简述产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倡导传承妈祖信仰的现实意义。
6 . 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在唐代被传为佳话的故事在宋代却被视为反面教材。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已深入人心B.唐代的社会风气比较保守
C.词取代诗歌成为主流文学形式D.理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2020-02-02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7 . 读如表,文盲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扫盲工作情况统计表
A.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性质B.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
C.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求D.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2020-01-21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
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D.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年以后,西方的世界历史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以世界“主导者”自居,把扩张美化为“传播文化”,为世界发展历程勾画了一个“主导——传播模式”,即西方文化向世界播撒模式。如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不是宣布世界历史走向越来越接近西方古典标准,就是声称世界的发展历程将是《福音书》的传播和兑现的过程。

但从20世纪末起,西方传统的世界观受到严重挑战。挑战来自于时代变化,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各领域的研究都不仅关注研究对象的孤立、静止状态,而且考察对象之间的“关系”,西方世界历史传统理论忽略不同地区、国家和文明之间“关联性”的缺陷凸显出来。

——据《探讨:如何在互动中建构世界历史》等改编


围绕材料,运用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0 . 竞争是古今中外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都认识到竞争现象的存在,并有深入思考。他们都认为,好的竞争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冲突和杀戮,导致社会的崩溃。在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符合“礼”“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和只顾谋求一己之私利的“小人之争”。古希腊人认为,战争这样的竞争是坏的竞争,而各种和平的竞赛活动则是好的竞争。古希腊发展出体育赛会制度,在古代中国则有作为“射礼”的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都带有仪式表演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古代中国通过比赛来学习礼仪和培育“君子”,古希腊的竞赛活动则承担着培育合格公民的责任。

——摘编自王大庆《试比较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竞争观念》


(1)依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竞争”观念的相似之处。

材料二   在维多利亚(英国女王,1837~1901年在位)初期,随着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的废除,自由贸易的发展速度大为迅速。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产品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甚至煤的产量和质量都是他国无法与之相抗衡的,即使是粮食此时也已能经受竞争的考验。因此,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1849年,英国废除实行了两百多年的《航海条例》,不再坚持用英国船只运送货物。减免了两百多种货物的进口税。1860年以后,英国与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意志关税同盟、普鲁士、奥地利等订立了互减关税的条约,而且这些条约都有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即给予某一国的优惠待遇,同样也给予其他国家。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   梁启超把竞争分为国家竞争和国民竞争。二者区别在于国家间的竞争是君主号令民众同别国竞争,民众本身处于从属地位,而国民竞争是每个人为其性命财产而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梁启超认为,经济上的竞争比其他领域的竞争更重要。他借适者生存的进化观来说明发展工商业的必要性,“今后之天下,既自政治界之争,而移于平准(交易和经济)界之争;则我辈欲图优胜,宜急起以竞于此。”


(3)①依据材料三,简述并评价梁启超关于“竞争”的观点o
②结合所学,谈谈竞争对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o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19-05-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